(記者觀察)基金憑啥推高商品價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5日 08:50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李中秋 去年以來,商品期貨尤其是兼具商品和金屬特征的期貨品種如原油、銅等持續創出新高,投機氣氛異常濃厚。到目前為止,其價格都沒有任何回調的跡象。此間“中國因素”屢屢被夸大,并被不少國內研究機構認為是基金投機炒作的重要因素,以原油期貨為例,有人估計基金投機的比例高達70%。不過有關部門預計,我國今年原油進口增速明顯放緩,這成
商品期貨價格到底有多少泡沫?我們并不徹底了解。那么,基金到底憑什么炒高國際油價和銅價呢?難道僅是強大的資金實力?答案也許并非如此。 基金這種行為在期貨界稱之為“多逼空”或者“擠空”。我國期貨市場發展之初曾有類似現象,主要表現為,所謂的“莊家”憑借其資金實力,大量買入某個期貨合約并一路推高,逼迫投機空頭最終交不出貨而割肉出局。由于這些機構不具備消化實盤的能力,通常將所接實盤拋向相鄰的下一個合約,而該合約往往出現“空逼多行情”—期價一路暴跌;有的“莊家”甚至在當月臨近交割時就已經撐不住了;更有機構在做完一波超級大行情后盤點盈虧時,發現基本不贏利。記得曾經有這么一位被監管部門列為“市場禁入者”的風云人物就是不賺錢的典型。 憑借對此類投機資金的“認識”和“經驗”,不少投資者想當然地認為國際原油和基本金屬市場會出現類似多殺多的行情,且屢屢看空做空。而對于商品的研究也僅僅拘泥于一些統計數據或者預測信息,或關注一些國際機構的研究報告,卻很少研究這些“大腕”的行為。 事實上,我們已經無法回避國際石油期貨市場對國內的影響。更何況,國際機構與基金表現的背后,還頗有一些值得我們認真、仔細地了解研究后才能下結論的東西。這些機構到底在做些什么呢? 翻開摩根士丹利近20多年來的歷史,這家在國人心目中一直以專于投行業務著稱的國際機構,卻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自從1980年代初開始進入石油期貨及現貨市場以來,這家著名的投資銀行目前已成長為美國東北部地區燃油批發商的主要供應商,監管著全美四分之一的家用燃料油的戰略儲備。同時,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的排名顯示,摩根士丹利還是美國第二大電力供應商。與期貨市場大多數交易商采取平倉方式而不進行實物交割不同的是,2002年到2004年之間,摩根士丹利對買方進行了2070萬桶燃料油的實物交割,接受了1640萬桶的交割。雖然它在整個燃油市場的交易中僅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在紐約商業交易所換手的全部燃油中,它占到了61.5%。 除此以外,摩根士丹利在其他許多國家收購了大量的石油存儲地,從事石油的現貨交易,比如購買墨西哥灣的生產權,轉而再秘密地出售出去。同時它還有能力生產出數兆瓦特的電。不僅如此,摩根士丹利還擁有大量的運油船、輸油管道和油庫等,使得其在選擇運送還是貯藏方面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通過為現貨市場親自把脈,摩根士丹利能夠對市場有一個感性的了解。“現貨市場會將供過于求或者供應不足的情況及時反饋給我們,”摩根士丹利的資深專家JohnSh a p i r o 先生這樣說道,“我們能夠親眼目睹轉運油庫充盈或者虧空的場面。換句話講,就是當我們說‘我需要50萬桶’時,而其他人也許會說‘我缺貨了’。”值得注意的是,現如今許多公司都已步其后塵,紛紛效仿摩根士丹利的模式。高盛、美林、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花旗也在其中。譬如,高盛公司在從事紙貨交易之外,近年來在全球還購買了30家發電廠。還有,在一些國際知名的投資銀行,能源和金屬期貨已經與國債、匯率等均列為固定收益部門了。此外,作為機構和富人們的投資平臺的對沖基金,也于一年前紛紛躋身于商品交易的行列。有人估計,目前對沖基金和共同基金投資于商品市場的規模約達1000億美元。 這樣的機構,就是我們所稱的“投機者”。但顯然,這些專業、果敢且實力雄厚的機構所從事的投機,與我們通常使用的投機概念是不盡相同的。他們早已與強大的實體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他們對真實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消化實盤的能力,已經成為推高部分特殊商品期貨價格的重要砝碼。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