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高增長需要強大資本市場作支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6日 13:45 證券時報 | |||||||||||
主持人:本報記者 馮 飛 嘉 賓: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吳曉求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
劉紀鵬 首都經貿大學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恢復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本來地位 主持人:目前各級管理部門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人將此比作資本市場的重新定位———恢復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本來地位,而不是國有企業融資和解困的工具。對此,您有何看法? 巴曙松:從股票市場的運行看,股市提供了資金盈余者與資金虧絀者之間的直接溝通渠道,一方面,為資金使用者提供高效率的籌資場所;另一方面,為資金擁有者提供高效率的投資場所,并由投資者分擔企業經營風險。在股票流通市場上,通過股票交易和股價變動,對股份公司及其經營管理人員作出評價和進行監督,迅速、準確地把資本導向收益最高的行業和企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由此,金融資源實現高效率的配置,經濟增長的潛力得以發揮。如果將股市片面定位為為國企脫困服務,那么,上述投資者和籌資者通過股市所可能進行的良性互動,就變成了帶有欺詐性質的不良的互動。 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在建設伊始便對其戰略功能存在偏差式的理解,股權分置改革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戰略定位的轉型。 首先,資本市場的功能應著力于對存量資源的配置,而非單純強調增量融資。事實上,從增量融資來看,銀行體系在信息對稱和風險管理方面較資本市場更具優勢;但商業銀行對存量資源的配置上卻存在天然的缺陷,這也正是資本市場獨特的優勢所在。可以預計,實現全流通后的資本市場將會有更多基于產業整合的并購交易,此外,資本市場上述功能的轉型也將改變以增量融資多寡來評價資本市場優劣的觀念。 其次,資本市場的另一大功能是資產定價功能,資本市場能為并購交易提供更透明的平臺和標準從而推動并購活動的活躍。 再次,資本市場應該為老百姓提供財富增長的機制,使社會財富與國民經濟增長保持一個函數關系。 最后,資本市場應該成為高度市場化的經濟體系風險的一個釋放器,為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分散風險的機制。 主持人: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性地位怎樣?資本市場的重新定位與當前的經濟改革有怎樣的關系? 巴曙松: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需要一個能夠高效率配置金融資源、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資金需求者和資金供給者的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如果說中國的銀行體系已經有了長足發展的話,那么,隨著中國經濟體系的市場化,許多現實的金融需求在當前的銀行體系中是不能得到滿足的。例如,中國還缺乏一個以創業企業為對象的融資體系;中國的民營企業等經濟增長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企業還缺乏穩定的融資渠道;中國的廣大投資者則缺乏除低收益的儲蓄、高風險的股票等金融投資產品之間的、滿足不同投資者需要的金融投資品種;同時,企業長期資金的需求嚴重得不到滿足。這些融資需求,客觀上要求建立一個穩定發展的提供長期資金的市場———資本市場。 另外,中國經濟運行中資本利用效率的低下,現實地提出了要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的要求。從主要的金融數據看,儲蓄率和投資率的差距表明資本的浪費或資本凈流出;資本產出率不高,表明資金分配的效率有待提高。資本市場的發展對于促進資本的利用效率無疑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根據預測,2001年至2010年中國支持經濟增長所需要的資金至少達50萬億元人民幣,這無疑需要一個穩定發展的資本市場來支持。 吳曉求:歷史證明,缺乏資本市場有效支持的經濟體缺乏彈性,也很脆弱;資本市場能推動產業實現迅速地轉型,而僅依靠龐大的增量資金來推動則很低效。資本市場的重新定位將推動當前的經濟體制改革,如果股權分置問題得不到解決,則意味著國企改革、國有資產的投融資體制改革無法推進:在股權分置市場中,由于缺乏一個發現、校正、考評和激勵機制,因此上市國企缺乏風險和流動性匹配管理的意識。 政府在特定時期干預市場是有必要的 主持人:中國股市帶有很深的政策市的烙印。您認為政策市為什么能夠長期存在?如何看待目前股市運行與政策支持相背離這一現象?隨著相關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國股市能否走出政策市的陰影? 巴曙松: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由市場力量自發推進當然最為理想。但是,與西方資本市場發展邏輯不同的是,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從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政府色彩,政府不僅是龐大的國有資產的持有者,也是市場秩序的監督者、市場交易制度的建立者。新興市場和轉軌市場的雙重特征,客觀上使得管理層必須承擔監管市場和發展市場的雙重任務。 首先,在西方國家,現代股份公司制度的產生是自然演進和順向發展的,其發展的原始動力是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要求突破單個資本及其積累增長和財力約束,把社會上的資本融合集中起來,股份公司制度的優越性在于它實行法人財產制度、法人治理結構、股東的有限責任和董事的信托責任。而我國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則是建立在原有的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的基礎上,試圖通過股份制,實現企業的兩權分離、產權分散和政企分開,使企業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股份公司制度是人為產生和逆向生長的。 其次,在西方國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股份公司的出現和現代信用制度的發展,股票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成為歷史的必然結果,是一種誘致性的制度變遷,股份制的存在和發展是股票市場存在的基礎。而在中國,股票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是非市場化的,其產生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推動的強制性制度變遷過程。 第三,在西方國家,政府以立法者和執法者的身份介入股票市場,政府最基本的責任是維護市場的秩序,確保市場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政府無法也不對股票市場的價格和任何一方的盈虧負責任。在我國,政府在股票市場中的角色,既是各種利益主體及其經濟行為的管理者和協調人,又是國有企業的出資人、大股東和決策者,政府的股東行為和監控職能不可避免地產生沖突。 中國股票市場的非自發產生和非自然演進的特點,決定了政府在股市上往往既需要監管市場,還需要培育市場,維持市場的穩定發展,這種政策市的基調,與整個經濟改革、特別是政府職能的改革是密切相關的。 吳曉求:股票實際上是信息化的資產,其價格變化是所有信息的反映,這里也自然包括了上述的“政策”,我并不贊成“告別政策市”的提法,未來需要改變的是,股票的價格應均衡反映貨幣政策、稅收政策、能源政策等各方面的信息,而不能過分倚重來自監管部門的政策,此外,監管部門不要過多地干預市場,不宜調控股價漲跌,但政府在特定時期干預市場是有必要的。 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 主持人:目前股市下跌較多,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很大,但許多場外的資金并不敢貿然入市,一大原因在于,對政策的最終效果仍有疑慮。比如,上市公司惡意圈錢、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能否得到有效遏制,上市公司治理能否得到有效改善。如何打消投資者的顧慮? 巴曙松:股權分置問題解決之后,上市公司監管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之后,大股東對于市場的操作和上市公司的掠奪在監管不到位時可能會更為猖獗。比如,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某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份在資本市場可能賣5個億,大股東如果把公司類似的生產線全部重置一遍,只需要花1個億,這樣就會有投機者利用物質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的套利機會進行投機。即使是在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也依然可能存在被操縱的可能。例如,一家上市公司的非流通大股東直接或間接控制了公司的非流通股份,同時也直接或間接地擁有相當比例的流通股股份,那么,大股東可能會以非流通股大股東身份拋出非常有吸引力的對價方案,同時在流通股市場上大幅拋售套現,只要最終這家公司的大股東在二級市場套現的收益大于非流通股原來的市場價值,大股東投機就可以說是有巨大的盈利空間的,最終損害的是整個市場的利益。 這就涉及到整個證券市場的法律環境問題了。法律的完善是必需的,執法能力同樣不容忽視。例如,相當比例的證券公司有挪用客戶保證金的違規行為,但是實際上禁止挪用客戶保證金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中是有明確規定的,關鍵是缺乏有效的執行能力。另外,法律的完善也非常重要,目前,禁止上市公司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的資金等等,缺乏有效的監管法律法規的支持;在目前的法律法規中,對于許多違規行為的處罰過于輕微,例如數額巨大的違規資金,最終根據現有法律法規的懲罰也就是罰款數萬元、數十萬元而已。 吳曉求:股權分置改革為投資者的信心恢復提供了一些條件,如全流通后上市公司的惡意融資行為將會有很大的收斂,但信心恢復需要時間,此外,提供高管激勵機制也很重要———伊利股份事件即是一個在股權分置環境下激勵機制不到位的典型案例。值得一提的是,資本市場中資金循環體系存在的問題也是使投資者擔憂的因素之一,如挪用客戶保證金的現象,這里涉及到券商重新定位的問題。 主持人: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方面還有哪些亟待加強的地方? 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目前面臨著四大問題,一個是全球市場面臨的難題,即透明度問題;一個是新興市場面臨的問題,即資金多元化的問題,這里涉及到政府需要通過信用文化的建設和政策引導銀行資金入市的問題,這也是關于整個金融體制改革的問題;還有兩個是中國市場特有的問題:一是股權分置問題,二是資金循環體系中存在的風險內生化的問題。而解決所有問題的癥結在于恢復投資者信心,如資金渠道的問題,目前管道都已經建立好了,但是沒有水進來,關鍵還是信心不足。導致信心不足的原因在于,投資者對制度預期和政策擔憂以及處于結構性調整的旁觀態度,事實上,每一次結構調整都隱藏了財富的重新配置機會,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目前應該積極入市。 劉紀鵬:橫亙在中國股市頭上的有四座大山,一是股權分置,目前該座大山正在推倒。二是股種分置,即A股、B股、H股同時存在的問題,該問題將隨著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實現得到解決。三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目前中小企業板的建立已為之勾勒了一個雛形,但中小企業板的規模還亟待擴大,應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的家數超過滬市;更進一步來看,深圳、上海和香港三大市場應該實現“距離合作”、“錯位競爭”,相互之間應有明確分工:將深圳市場定位為中國的納斯達克,上海市場定位為大型藍籌公司籌集內資的上市地,香港市場定位為大型藍籌公司籌集外資的上市地;此外,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中,場外交易市場的建設應該統一布局。四是股市新文化的建立問題,投資者應樹立正確的投資觀。 主持人:管理部門作出的一系列積極的制度安排,能否為牛市奠定基礎? 吳曉求:管理層可以給中國市場未來發展制訂優惠的傾斜政策,但不宜去人造牛市。事實上,股權分置改革本身就帶給市場一個重大的轉折,這比指數意義的轉折更重要,股改完成后,市場將恢復到本來的面目。 劉紀鵬:去年2月份出臺的“國九條”是中國股市發展史上綱領性的文件,今年的“4.29”通知成為股權分置和后股權分置的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從目前管理層對政策的認知、已出臺的政策和預期出臺的政策來看,投資者理應對證券市場充滿信心。所有的制度建設都在為股市的健康發展奠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