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周刊雜志:后顧雛軍時代的科龍結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6日 12:01 新世紀周刊 | |||||||||||
撰文/安寧 顧雛軍的東窗事發,讓科龍電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科龍這個樣子,當然看上去很讓人難過,但是一年前我就說過了。顧這樣做,對科龍肯定不會有好處。"郎咸平教授如是說。那么,后顧雛軍時代的科龍又將演繹怎樣的故事呢?
四年"帝國"夢,頃刻間化為烏有,此時的顧雛軍不知做何感想!四年前,在科龍的危機時刻,他"單騎救主"。四年后,他又一手炮制了科龍的危機,真可謂成也老顧敗也老顧。在為科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后沒想到,一年之后,朗教授的所有預言都已成真。顧雛軍毀滅在他自己編織的"神話"里,同時也使他"神話"的執行者--科龍走向深淵。2005年5月初,科龍2004年報由前三季度盈利超過2億元,巨跌到虧損6000多萬元。 對于這種蹊蹺的虧損,順德工商銀行要求科龍電器附送相關的明細材料,以解釋虧損的真實原因,但被拒絕。銀行人士通過對公司歷年財務情況的分析,普遍認為科龍電器2004年的離奇虧損,并非是正常經營遇到了困難,而是可能有大量的資金被挪用所致。 ,他狼籍而去。沒有了他,科龍不會再有讓人質疑與猜測的"奇跡",沒有了他,科龍也將歸于平靜。 顧氏時代結束 當顧雛軍在今年初登上"胡潤資本控制50強"第一人時,他也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步第一屆榜首德隆唐氏兄弟的后塵。歷史往往會有驚人的相似!就在去年的這個時節,中國"資本神話"的另一個編制大家唐氏兄弟,正體驗著顧氏當前所經歷的一切。 都是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角色,都曾受到"挑刺"經濟學家郎咸平的質疑,又都曾得到一些經濟學家的力挺。從德隆到科龍,最終卻都讓郎咸平一語成讖,沒能逃脫"資本神話"一朝破滅的結局。 7月8日,科龍三位獨立董事提出辭呈;7月11日,小股東、知名律師嚴義明發起"倒顧運動";7月29日晚,剛下飛機的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閃電被拘。8月3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了對科龍的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2002年以來,"科龍電器"法定代表人、董事長顧雛軍等人采取虛增收入、少計費用等多種手段,虛增利潤,導致該公司所披露的財務報告與事實嚴重不符,涉嫌構成未按有關規定披露信息、所披露信息有虛假記載及有重大遺漏等多項違反《證券法》有關規定的行為。就這樣,一個"資本狂人"傾四年之力搭建的格林柯爾系,在不到一個月內就坍塌了。 科龍的扭虧 出生于1959年的顧雛軍,2001年一舉成名。這一年,顧雛軍斥資5.6億元以自己控股的順德格林柯爾收購了廣東科龍電器。隨后又收購了美菱、亞星、襄軸3家上市公司,其總資產過100億。 顧雛軍入主科龍的第二年,公布的財務報告是扭虧為盈,實現1億多元的凈利潤,次年更是實現2億多元的凈利潤,顧雛軍也由此贏得了"扭虧明星"的美譽,甚至當選2003年中央電視臺的年度經濟人物。 郎旋風襲來 這樣的扭虧手法,曾被專家斥為典型的報表制假行為。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學金融教授郎咸平以《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為題發表演講,指責顧雛軍在"國退民進"過程中席卷國家財富,強烈建議停止以民營化為導向的產權改革。其更指出顧涉嫌挪用科龍資金收購其他3家內地公司,采用的是"借雞生蛋"的手段。這些都已經不是公司經營透明不透明的問題,而是業績造假和挪用資金的違法行為。 郎咸平在《在"國退民進"盛宴中狂歡的格林柯爾》一文中大量分析了顧氏的財務手法。他認為,顧雛軍收購科龍電器前后,該公司的經營狀況并無明顯差異,凈利潤的大起大落完全是人為調控所致。其具體手法是大幅拉高收購當年費用,形成巨虧,一方面降低收購成本,另一方面為將來出利好財務報表和進一步的資本運作留出騰挪空間。只此一招,就可以"洗去"未來年份的大塊費用負擔,輕裝上陣,出來一份干干凈凈報表,"盈利"就變得容易多了! 毀滅科龍 而根據科龍審計師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2004年第四季度科龍有高達4.27億元的銷售收入無法驗證,其中向一不知名的新客戶銷售就達到近3個億,而且到2005年4月底仍然絲毫沒有收回現金的跡象。有分析人士對記者稱,這一事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科龍資金已被挪用,該公司已成為隧道效應的犧牲品。 所謂隧道效應(tunneling),是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施萊弗(Shleifer)等人提出、用來解釋控股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一種行為--控股股東通過金字塔式的股權結構和參與管理層的方式,獲得大大超過其股權的現金流控制權。 專門研究隧道效應的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羅建斌博士指出,控股股東通過隧道效應轉移上市公司的各種資源,早已是世界資本市場的潛規則。具體到科龍的這次塌方,其原因主要是該公司作為隧道,其本身出現了資金壓力--在向其他關聯公司通過隧道效應輸送資源、利益的時候,由于過激過猛導致隧道無法承受;更危險的是大本營出現了拖上游貨款、棄下游服務的不利態勢。面臨此種情形,隧道塌方是遲早的事,被轉移資源的科龍最終也因此置身險境。 誰來拯救科龍 雖然已深陷泥淖多日,不過,科龍仍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制冷家電企業集團之一。冰箱年產量800萬臺,空調年產400萬臺,在國內冰箱業穩居一線品牌,空調方面也僅次于格力、美的、海爾三大品牌。所以,科龍電器的空調和冰箱兩大白電業務仍被業界看好。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希望入主科龍電器的國內家電企業不在少數,海信、美的、格力、TCL、誠通、香港華潤、萬和、格蘭仕、惠而浦、伊萊克斯等都躍躍欲試。"海信是有明確的收購科龍意向的。"海信品牌管理室主任朱書琴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她指出,海信做出收購科龍的決定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前期也做過周密的調查,因為科龍電器的白電業務與海信集團在產業、地域上可以很好地"互補"。"海信要做大,收購科龍是一條很好途徑。"一位券商研究員告訴記者,以黑電業務起家的海信集團,近年來雖然一直積極發展白電業務,但目前只在青島和浙江湖州有空調生產線;通過收購北京雪花和南京伯樂,在這兩個地方有了冰箱生產線,但產能不足,尤其在南方地區,海信沒有任何白電生產基地,因此,借助科龍擴充自己的基地范圍不失為一條捷徑。 除了海信外,彩電巨頭長虹和康佳的相關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將密切關注科龍電器事態的進一步發展。一位業內專家對此表示,眾企業對科龍的"示好"說明,雖然科龍資金鏈已癱瘓,但科龍冰箱和空調的口碑仍在。如果不負擔科龍負債的情況下,任何企業的這次收購,從市場面和資本面上來看都是非常劃算的。"但該人士也指出,要想收購科龍,與當地政府的談判是至關重要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 據知情人士透露,順德市政府很希望本地企業來收購科龍,這樣也方便管理。所以目前真正有希望的是美的集團、東菱凱琴集團、格蘭仕集團,因為這三家都是順德區的企業。據了解,美的集團對科龍十分感興趣,而德市政府也有意把科龍出讓給美的,而雙方的"合作"傳言已有兩個月。 2005年6月17日,美的電器發布無受讓科龍電器股權打算的公告。聲稱公司從未與科龍電器或其股東接觸商談股權轉讓事宜,目前也未有受讓科龍電器股權之打算。而一位家電行業研究員也認為,美的接受科龍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美的體系已經成型。幾個生產基地已經很完善,收購科龍對美的意義不大。而另一家企業格蘭仕也明確表示,已經和科龍電器就"收購事宜"進行過接觸。目前順德區政府已出面協調處理科龍電器的債務事宜,如果科龍出售按"市場化規律"操作,那么格蘭仕作為一個民營企業,自然沒有能力去承擔科龍電器的沉重債務包袱;但如果由順德區政府出面周旋,剝離科龍電器的債務,那參與收購的企業還會增加,格蘭仕也不會沒有機會。 研究人士也指出,格蘭仕是一家沒有上市的企業,因此,科龍對他的誘惑還是很大的,他可以通過科龍進行產業重組和融資。而就在8月8日,記者了解到,最新出現的一家競爭者是東菱凱琴,也是順德的一家企業,但其知名度較小。 業內人士認為,科龍電器最終由誰接手,還是要看證監會、顧雛軍本人及其他大股東的意見。由于科龍是民營企業,并不是國有企業,所以政府的意見主要是體現一種"信心"與"指導"。不過,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有意科龍的企業目前都有一個擔心。就是大家都不知道目前科龍的水到底有多深,債務如何解決等問題。因此,各家企業都不敢貿然行動,都在等待事件的明朗化后再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