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中國的并購力量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6日 08:09 中國證券報

  大家都在對所謂中國海外并購時代的到來歡欣鼓舞。但是,除了幾起堪稱戲劇化的并購事件之外,我們尚未看到成系統成規模的海外并購活動在后面推波助瀾,也看不到中國企業群體有任何殷實的海外并購力量。中國仍是努力吸收國際投資的發展中國家,遠遠未富余到資本輸出的時代。

  全球化的故事是豐富多彩的,但全球化的路徑卻是單調乏味的。本土企業與國際市場
的對接都是從商品貿易提升到生產制造,再到資本交易這樣三個基本層次。只要你進入全球市場,品牌、技術、管理、渠道、資源、資本等多種生產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就必然左右你的發展戰略,無論你是投資設廠,還是并購重組,所有戰略的背后都是以經濟實力作為基礎。以中國經濟目前的態勢而言,與其討論海外并購戰略,不如關注自我整合戰略和建立應對外資并購的戰略更為現實些。中國的經濟崛起,以我淺見,實際上是全球經濟在中國這個地界的崛起,大可不必如此豪情萬丈。

  此外,我們表現出來的海外并購行為遠非由市場驅動,更像是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它們關注的是國民經濟的資源瓶頸(礦藏、能源、森林等),依賴的是政府的支持(壟斷地位、立項審批、融資、政治交易等)。它們不屑于蠅頭小利的討價還價,不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萃取,當然更不麻煩什么公司治理的商業程序,體現的是臨危受命的氣魄,擔當的是國家戰略的使命,不鳴則已,鳴則驚天動地,一劍封喉。

  我們到了一個中國并購的新階段了么?中國經濟果真崛起了么?中國企業家終于可以在海外揚眉吐氣了么?我們應當了解自己的并購力量,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的在全球市場上有形有款風情萬種了,不斷堆積著自我認知的巨大障礙。

  全球經濟的入場規則是什么?

  入場要有規則,不是僅僅拿到門票就可以了。這個規則不一定是對的,但你一旦決定入伙就要做出妥協,否則,你大可以拉幫結伙另立門庭。顯然,全球經濟也是有一些關于并購的規則的。

  例如,區分不同的經濟制度始終是全球市場上并購交易的政治底線,無論你如何強調“買賣就是買賣”。資本主義市場道德中對于壟斷的反感一向是深入民心的,特別是大政府加上大企業這樣的雙重壟斷捆綁在一起,更何況是來自曾經的計劃經濟國度。美國國會對中海油收購案398票對2票之壓倒多數的抵制顯然不是簡單的不理解和敵意。到這一步時,公司價值高低就不是重要的因素了,其他的非商業交易將主導成敗。對了,不要勸導對方的激化行為,當我們動輒就把商業收購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時,你就要理解美國人上綱上線搞什么“國家安全”。

  同樣,并購的市場操作是有自己的一套程序的,所謂的“志在必得”的表達也是有其特定的商業路徑。外交部的高調介入,抒情的喃喃自語,中國國情的渲染,都不如直截了當的商業談判和非商業勾兌來得實際。事實上,制度不同導致的種種疑慮以前也不斷發生,例如在國有企業海外上市、中國加入WTO、反傾銷和反壟斷協調等過程中,這些問題也都兵不血刃地漸次解決了。何以今次就流年不利?聯系到西班牙燒鞋、韓國罷工、俄羅斯罰沒事件,越來越多的各國針對中國企業的歧視規則等等,中國經濟發展了,商業沖突也會加劇了,而我們似乎也崛起的理直氣壯而變得滿不在乎了。

  再如,公司治理與公司的社會責任問題。這些繁文縟節似乎對于發展中國家過于奢侈,但在提升到全球化的階段上就成為開啟市場的命門。你必須說明公司對于股東和利益相關者的使命,而這個使命是超越于特殊國情的。環境保護、公平競爭、員工權益、社區發展、商業倫理等都有規定的指標。當你不能滿足這些條件時,你終究不能加入這個圈子,即便你有資本的支持和國家的戰略。我們的企業家在明顯生疏地宣示類似理念時,總有臨時抱佛腳的功利性,效果也常常適得其反。

  需要特別指出,一個重要的入場規則還要包括參與全球標準的制定,這個標準有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的、公司治理的、環境保護的等等。建立標準是競爭和妥協的過程,也是動態的開放的過程。承擔責任的國家和公司都要關注標準的形成,參與標準的制定和改造,也有機會主導標準的取舍。巨大的中國并購市場給我們的企業家以堅強的后盾去參與全球標準的建立,但是,如果我們不以為然,則將會亦步亦趨地受制于他人的標準。例如,在所有中國海外收購業務都依賴海外中介機構時,而這些機構往往又與我們的交易對手幾十年里血脈相連,我們真的能指望它們反戈一擊與我們休戚與共么?“買賣就是買賣”正是其意。

  (文/王巍)

  愛問(iAsk.com)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