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對G股只能掙快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5日 06:51 和訊網-紅周刊 | |||||||||
-本刊記者江紅霄 何震,經濟學碩士,2004年7月起擔任廣發(fā)穩(wěn)健增長基金基金經理。根據晨星基金數(shù)據中心排名,截至8月5日,廣發(fā)穩(wěn)健增長以今年以來11.68%的總回報率,位列49只股債平衡型基金之首。
其投資格言是:“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同樣,少犯錯誤、穩(wěn)中求勝,是證券市場中謀求生存的不二法則。 雖然何震今年上半年業(yè)績驕人,最近的業(yè)績卻不甚理想。晨星基金數(shù)據中心排名同樣顯示,最近三個月以來,其總回報率為-2.27%,排名31位。而這段時間,正是股改兩批試點依次出臺的關鍵時刻。 這種鮮明的反差對于何震這樣的基金經理來說,會有怎樣的觸動?對于當前圍繞著G股及相應的“超G”機會,他們又將怎樣動手呢? 《紅周刊》:作為基金經理,當前的熱點大多不在基金重倉股中,你們的日子恐怕不是很好過吧。 何震:當前的狀態(tài)當然比較痛苦了。面對那些G股30~40%的誘人漲幅,能夠不著急嗎? 其實,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對價因素顯然會成為一次非常好的套利機會,更何況這種錢是“快錢”,掙起來會比較輕松的。作為基金我們一定是會關注這種機會的,否則也有悖基金管理人的職責了。 《紅周刊》:這種掙快錢的機會一定不同于價值投資,此時你們會采取怎樣的策略呢? 何震:在掙這種“快錢”的時候,也有兩大原則:一、基本面是第一位的;二、即使好公司,也要有“本錢”。這個本錢就是指非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高低,比例高的則“本錢”高。 在這兩大原則指導下,我們選股調倉就有了標準,即在同樣的基本面條件下,適當回避股改當中的問題股或者對價比例可能比較吝嗇的股票;在“本錢”差不多的情況下,盡量不碰垃圾股公司。 因為這種公司即使對價水平高,支付再多的對價還是一堆垃圾,而且其流動性也是一個問題,對于基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來說,這種錢是很難掙到的。 《紅周刊》:不過,普遍來看基金重倉股的表現(xiàn)還不如那些超跌反彈的垃圾股,這是什么原因呢? 何震:前段時間市場對基金重倉股的回避,實際上也反映出“市場先生”的聰明之處:因為當前有一個共識就是機構投資者持有較多的股票,其對價收益率也不會太高。 這是因為機構投資者都比較理性,大家都是聰明人,尤其是對這種天上掉下來的“快錢”,收益率一旦到達一定水平,就一定會有機構急著出來。 你也可以看到,在現(xiàn)在漲幅比較大的G股中,正是由于基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所占的比例相對較低,其他的資金才容易大顯身手。 《紅周刊》:的確如此。在政策的積極扶持下,包括國企資金在內的各路資金入市的積極性也比較高,似乎又有了1996年大牛市時的那種興奮勁。 何震:總體來看,資金的多元化對于市場的運作來說應該是件好事情。不管是保險、社保、企業(yè)年金,還是其他不同性質的游資,只要對價沒給完,市場的參與熱情就會高漲,而且“各掙各的錢”。而行情也會保持一定的熱絡,尤其是成分股指數(shù)將會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試想這么多資金進入市場,想輕易退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這與1996年大量國企資金進入市場不一樣,會比當年的行情更理性,畢竟對于其他的題材來說,還存在國際估值上的壓力。我相信,等到對價這樣的一次性收益炒完后,還得回到基本面上來。到那個時候,“潮水退了,才會發(fā)現(xiàn)誰在裸泳!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