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制約 短期內企業年金大規模入市不現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2日 02:01 每日經濟新聞 | |||||||||
蔚霆 每日經濟新聞 近日,隨著太平養老保險以托管人的身份接手遼寧直屬60家企業的年金業務,企業年金的信托型市場運行體制正式啟動。然而,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短期內企業年金大規模入市并不現實。
有效資金供給不如預期 根據官方的口徑,我國現有的企業年金存量為500億元,保監會預期,我國今后每年企業年金新增額將超過1000億元。到2010年,將達萬億元規模。然而,有專家表示,這些數字代表的僅是一個潛在的資金供應量。據了解,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實施信托型的市場化年金運行體制(發放37個牌照)之前,我國的企業年金大部分是以補充養老金的形式運作的。其中一部分是托管于地方的社保部門(地方年金管理中心),一部分以團體養老金保險的形式投資于保險公司,一部分分散于行業協會下屬的年金管理機構,還有一部分以委托理財的形式交由券商打理,更有企業只是以某種形式保留出來,沒有進行投資。這些形式的資金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投資于股市。企業年金采取市場化運作以后,這些資金能否重新選擇運作方式(委托給持牌受托人),會在多大程度上投資股市,還取決于企業的意愿、受托人資產配置的考慮以及資本市場本身的風險和平穩性。因此,企業年金投資股市的有效供給量遠遠達不到目前測算的資金存量。 資金性質決定安全第一 在8月2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社會養老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強調,企業年金最大的目標是維護基金安全,盡量規避市場風險。從本質上來說,企業年金也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根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企業年金投資股票不得超過基金凈資產的20%,而投資與股票基金和投資型保險的比例也不得高于30%。因此可以預見,即使現有的企業年金都轉換成新的市場化模式,入市的規模也不會很大。 一位獲得了受托人資格機構的年金部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從年金的內在需求來看,它有入市的可能,但年金制度的建立并不是為資本市場服務的,年金客觀上需要通過資本市場來保值增值,但不能反過來說建立年金就是為了給資本市場輸血。所以在資金的配置中,受托人將以資金的安全穩定為首要原則。” 政策盲區有待明朗 相關政策的不明朗成為制約企業年金入市的又一個障礙。雖然《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的正式確立,但兩辦法都沒有對具體的實施規則作出明確的規定。在操作層面,相關各方都感到無章可循。 首先,此前以各種形式運行的補充養老金業務如何處理:各機構的角色應該如何轉換;與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已經簽約的項目是否需要結束;各地方的年金管理中心在推出受托人牌照制度后,是可以繼續管理年金或接受委托,還是要將業務進行交接。據了解,目前有的年金管理中心已經停止接收新業務,而有的卻以補充養老金和企業年金性質不同為由維持原有的運作模式。 其次,對于已取得牌照的各機構,是否可以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上述機構年金部負責人表示,“我們目前最需要明確的就是能否享受與年金中心一樣的稅收優惠,否則很難開展業務。”目前,國家對于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條件沒有統一的規定,僅在遼寧省開展了試點,企業為職工繳費占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可以免征所得稅。另據了解,全國僅有19個地區對企業年金給予了地方性的稅收優惠政策(上海和深圳為5%,安徽為8%)。 “沒有更多的稅收優惠,年金市場很難大規模發展起來。”一位建立了補充養老保險的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這與之前的情況沒有實質性區別。”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