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千億資金相助 股市脫離危險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6日 13:52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黃利明 孫健芳 李騏 北京、深圳報道

  1128點,這是上周五(8月5日)上證指數收盤價。從上周二開始,上證指數連續四天攀升至1100點之上,而這被看作是股市離開風險期的一個節點。

  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之下,資金似乎加速入市,中信證券研究報告甚至預測,有可能進
入股票一級市場的資金在1156億元左右,二級市場可能新增的資金約1339億元。

  而在眾多的投資主體中,雖然QFII以及其他的國外資金表現活躍,但由于資金量偏小,推動上漲的主角依然是國內的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基金,盡管他們的投資方向并不明朗。

  資金加速入市

  “隨著股改的啟動和政策的持續推動,由于對價的原因,股市的風險水平在下移,投資者更能評估市場風險。”易方達基金經理馬駿表示。

  他指出,政策的作用總有一個滯后效應,而現在它的作用已經慢慢顯現,做多意愿非常強烈。

  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7月30日寶鋼修改股改方案,承諾自2005年起的三年分紅不低于0.32元/股和40億元的增持計劃。

  馬駿認為,此前基本沒有公司敢承諾連續三年的分紅比例,雖然該方案受到獨立董事反對,但最終國資委還是批復了,由此看來政策對股改的支持力度非常明顯。

  而且,自5月9日正式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加速了市場價值接軌的過程。泰信基金投資策略報告分析認為,流通股含權預期的兌現,即使不能令市場的估值水平上一個臺階,也可達到大幅降低國內市場估值水平與國際接軌壓力的效果。目前國內A股與H股的估值差已不足20%,如果全流通的對價底線基本在10:2,那么A股與H股的實際價差水平將不再顯著。A股估值的吸引力則會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

  同時,泰信基金指出,作為無風險收益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目前貨幣市場年化的7天收益率,基本上已經回落到1.4%左右的水平上,其在收益率方面的優勢基本上不復存在。相反,在持續下跌了4年多以后,滬深股市現在的市盈率已經下降到15倍左右,其中大量績優股的市盈率更是低于10倍,其按照市價計算的股息率,遠遠高于同期銀行利率,而且現在也高于貨幣市場的平均收益率。

  最近一段時間里,40億元社保資金繼續入市并將在兩月內完成建倉,累計資金額度將達200億元的三大銀行系基金由工銀瑞信的發行而全面啟動,500億元企業年金也在宣布逐漸入市。

  此外,部分游資,特別是進入國內博取人民幣升值的游資,都可能給股市帶來資金供給。

  東方證券預計,如果下半年房地產市場開始調整,部分資金可能會轉向股市。此外,對券商再貸款或注資緩解了其資金緊張,提高了其自有資金的利用效率,也有助于提升市場信心。

  中信證券分析師劉浩波在其報告中預計,在近期管理層陸續出臺拓寬資金入市渠道的措施下,今年下半年證券投資基金、商業保險資金等將可能加速入市。股票一、二級市場的資金累計應該接近2500億元。

  大基金唱主角

  但基金公司卻還在徘徊之中。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就目前來說,基金和保險資金對市場都特別謹慎,基金是由于投資倉位太重,而保險資金則因為前期入市之后被套牢,實際上,在3月份,不少保險公司贖回基金轉而投資股票,截至現在,這些機構的虧損都比較重。

  他坦言,“作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我們也沒有搞好資產配置觀念,在倉位輕的時候進入市場就比較大膽,但是在倉位重的時候就比較謹慎。”

  不過,外資卻在一步步進場。

  “目前,基金倉位很重,加上對后市的行情比較看重,所以基本上沒有參與”,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這段時間上漲,從資金層面上來說,很大的因素可能是QFII進入市場,他們雖然沒有拿到60億元額度,但是可能把以前在債券和可轉債資金拿出來,投資到股票中。”值得一提的是,中集集團的流通股東中,國內的基金幾乎全部撤離,但是國外資金卻在大膽接盤。

  另據介紹,一些香港和臺灣的私募資金也在入場,他們通過在內地成立合資基金的方式,將資金在房地產上和股市上相互轉換。

  一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指出,國內投資資金除了底倉資金外,大多數資金都在作波段。而來自財務公司人士亦表示,國內基金說是價值投資,但其實都是波段操作。

  與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產的外資不同,不管是國內的一般投資者還是保險資金,他們對基金的投資其實都是短期化,基金面臨著巨大的贖回壓力,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基金投資也都是短期化。

  但是,馬駿和中信證券分析師薛繼瑞都指出,即使加上目前的40億元額度,QFII的100億資產也就相當于800多億人民幣,與國內市場現有的資金比較不具優勢,而且新的額度尚在審批之中,因此QFII和國外游資的引領力量有限。

  基于此,分析人士指出,一些大基金公司和一些具有特性的小基金公司仍舊是未來市場的主角,雖然也遭遇贖回,但在一定時間段內,其資金量還算比較穩定。

  事實上,在此前幾年的市場中,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一直是行情發展的主導力量。

  如今資金供給似乎又回復充沛,是否意味著市場也將出現一定的轉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