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短期融資券帶動 企業債欲博更大空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5日 07:57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淘米 “如果沒有央行這邊的短期融資券,企業債的審批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速度。”某證券公司的債券項目負責人感慨地說。 企業債市大開閘
沉悶多年的企業債券市場突然大潮涌起。 今年4月初,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經國務院批準的2005年企業債發行額度。512億元的額度已是歷年的最高紀錄,此前,只有2003年額度超過400億元,為452億元,最終發行量為358億元。 短短4個月之后,形勢再次發生了變化。一些證券公司的債券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家發改委正在收取企業債券的發行申請。據他們估計,到今年三季度,今年已下達發行規模的企業債券大部分將發行結束,屆時,國家發改委可能下達2005年第二批發行規模,而這批規模可能還將達到500億元。這樣,全年的額度將突破1000億元! 這在今年年初,還是一個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數字。 “肯定是企業短期融資券刺激了國家發改委。在它的擠壓下,企業債券的審批才有了這樣的提速。因為這幾年來,發改委對于企業債的審批節奏一直控制得有條不紊,從來沒像今年這么快過。其實,有關法規和審批條件都沒有發生變化,雖然宏觀調控相對去年有些放松,市場走好,但也不會使企業債券的審批有這么大的變化。唯一可以解釋的因素,就是央行短期融資券的競爭。”剛剛負責做完某企業債券主承銷的一位人士說。 短期融資券有后來居上之勢 自今年5月下旬首批企業短期融資券面世以來,僅僅兩個月時間,已有258億元企業短期融資券發行。這個數字直追前7個月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294億元。另外,目前還有數家企業已公告擬發行企業短期融資券,其規模與已發行規模相當。作為一種全新的企業融資工具,短期融資券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對于短期融資券,一位業內人士解釋道:“企業短期融資券實質上就是短期的企業債券,但其效率比企業債券高得多。對于發行人來講,如果既有企業債的額度,又可以發短期融資券,肯定是兩全其美的事。但企業債的額度畢竟不好拿啊,很多企業如果能力不夠,也就不費那個勁了,直接發行短期融資券。這個好處太明顯了:發一次企業債,從交申請到發行完,沒有一年多基本辦下不來。但發短期融資券就不一樣了,從申請到發完最快可以在半個月左右完成,加上前期籌劃,一兩個月也就夠了,多省事啊。另外,發短期融資券的額度比企業債的額度還要大,成本又低,為什么不選短期融資券呢?” 一位曾參與《企業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制定的專家告訴記者,該《辦法》所列條款幾乎與1993年出臺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全部對應。對比二者可以發現,在所有的關鍵條款上,比如審批、企業發行資格、發行規模、利率等,前者都有突破性的創新。 央行的企業短期融資券繞開了國家發改委,并初戰告捷。對此,國家發改委也很敏感。 一位商業銀行負責企業短期融資券承銷的人士告訴記者,前一段,某家公司拿到了企業債券的額度,但在發債之前先發了短期融資券。此舉讓發改委的相關部門有些“不高興”。于是,該公司的企業債比原定計劃遲發了一個月左右。 然而,“發短期融資券的好處實實在在地擺在面前,沒有企業會不動心。現在,想發短期融資券的企業有地方的也有中央的;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而企業融資券與企業債券競爭局面的出現,實際上對于整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是件好事情,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的企業債,市場規模都大幅拓展了。”業內人士這樣總結道。 債市供需嚴重失衡 如果將企業短期融資券的出現視為企業債審批提速的直接原因,那么,我們也應該看到,整個企業債券市場高速擴容的深層次原因還在于需求猛漲。因為伴隨發行大開閘的,是企業債行情的火爆。 2004年12月31日,上證所企業債指數收于95.84點,到8月3日,已漲至113.6點,上漲幅度高達18.6%,大幅領先于同期上證所國債指數12.5%的漲幅。 分析人士認為,導致企業債券二級市場大幅上漲的原因在于宏觀經濟軟著陸和銀行系統資金的空前充裕。宏觀經濟和物價走勢是債券市場的風向標。今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平穩回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更是不斷回落,不僅加息預期被徹底打消,放松貨幣的呼聲也高漲起來。這樣的宏觀形勢自然給去年暴跌的債券市場提供了一個充足的上漲空間。 銀行系統資金的充裕加劇了債券供應的緊張。上半年,商業銀行在宏觀調控、提高資本充足率和股份制改造的三重壓力下,惜貸傾向十分明顯,銀行體系的貸存比連續創出新低,至6月末僅為70%。存貸差擴大,加上大量外匯占款,導致銀行系資金空前充裕,大量資金涌入債券市場。而目前企業債整體盤子很小,在強大的資金推動下,企業債指數連創新高。 二級市場的急速上漲,又帶動了發行市場的升溫。而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停滯,也導致一些急需資金的企業進入債券市場融資。 “想買的人多,想發的人也多,企業債額度大規模增加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目前企業債券的審批程序還是死的,不能改。那么,它在與短期融資券的競爭中,劣勢也就無法扭轉,除非新修訂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也能和《企業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一樣,有大的改變。”一位債券分析人士說。 新《條例》擱淺 長期以來,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明顯滯后。對于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市場早有共識——現行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對企業債市場的各環節限制太多。非市場化的發行審批程序,仍實行嚴格的額度和利率管理,發行人范圍狹窄,政府部門的多頭管理都是市場發展的瓶頸。 2004年8月,新修訂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報送國務院法制辦。其改革方向包括:發行許可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成立企業債券發行審核委員會;發行許可工作程序由兩個環節改為一個環節;債券利率由發行人和承銷商根據企業債券資信等級和市場狀況進行市場化定價;增加了發行企業債券必須進行評級、擔保、法律認證和信息披露等內容。 然而,由于是否允許商業銀行購買企業債券等重要問題尚存爭議,新《條例》上報后沒有回音。 當記者詢問業內人士時,得到的普遍答復是:“很久沒有《條例》的消息了。起碼,近期還沒有要出臺的跡象。”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