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神話并不難,有點常識就行。在又一個神話破滅時,我們需要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莫讓類似神話再得以炮制、橫行
本刊特約觀察員 黃昕
新華網記者8月1日從廣東省公安部門獲悉,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因經濟問題被公安
機關依法審查。
從2001年10月收購科龍電器開始,顧雛軍和其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格林柯爾開始進入筆者的研究視野。完全依據格林柯爾自己公布的年報,僅用四則運算,筆者計算出:格林柯爾的125個客戶都必須使用每小時耗電1萬度的中央空調才能滿足格林柯爾的銷售業績。這顯然違背常識。由此,不難得出結論:格林柯爾是個神話(詳見本專欄2005年1月19日“神話的特點是假大空”)。
這并不是顧雛軍編造的第一個神話。1989年1月6日,顧雛軍攜他的“顧氏熱力循環系統”首次出現在首都兩份大報上,質疑也由此而生。因為如果顧氏理論能夠成立,則意味著熱力學理論將被改寫,用中國制冷學會秘書長曹德勝的話說:“那是要得諾貝爾獎的”。但這個在制冷學界破滅的神話,卻在香港資本市場得以延續。2000年7月,顧雛軍的核心企業,格林柯爾科技控股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并一度成為創業板盈利狀元。
2001年10月收購科龍電器,格林柯爾神話又回來了!收購科龍電器之后,顧雛軍還相繼收購了美菱電器、亞星客車、襄陽軸承、商丘冰熊,以及法國汽車配件生產商Tomkins和英國汽車設計公司LPD,完成了格林柯爾造系運動。
顧雛軍還不斷拉攏媒體為他的神話貼金。他不僅當選中央電視臺十大年度經濟人物,在“科龍20年發展與中國企業改革路徑”研討會上,主流經濟學者們還為他搖旗吶喊。
但是,謊言重復一千次也不會是真理。香港格林柯爾銷售收入的大幅下滑,未經批準的關聯交易,香港聯交所的譴責,會計師拒絕繼續為科龍提供審計服務,中國證監會的現場稽查,到公安機關的介入,顧雛軍的神話終于接近尾聲。
一個并不高深復雜的神話,為何可以持續5年之久?上市公司年報是全體董事必須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的文件,不是電影劇本,更不是神話小說。年報中居然出現“每小時耗電1萬度的中央空調”這樣的荒謬,那年報還有何真實性可言?格林柯爾天津工廠作為香港上市公司的惟一供應商,其真實情況記者無需周折都能發現重大問題,在媒體披露后,香港聯交所沒有采取任何監管措施,原因何在?備受質疑的顧雛軍為何又能一再完成企業收購?他與某些媒體,與那些所謂的經濟學家之間又有哪些見不得光的交易呢?所有這些都等待著公安機關能給我們最后解開疑問。
在媒體和社會公眾的持續關注和監督下,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投資有盈虧,企業有困難,經濟有起伏,這些風險投資者都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編造神話,肆意造假,公然行騙,已經不是風險問題,而是投資安全、經濟安全問題,是如何打擊、追究現行經濟犯罪的問題。對在街市上偷盜、搶劫等現行犯罪,法律允許大家動手將嫌疑人扭送公安機關,而對在資本市場上詐騙、掠奪等現行犯罪,法律又能允許大家做點什么呢?
辨別神話并不難,有點常識就行。在又一個神話破滅時,我們需要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莫讓類似神話再得以炮制、橫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