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金融衍生品應取其用避其害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31日 09:36 中國經營報

  作者:鄔靜娜 來源:中國經營報

  中國將允許期貨經紀公司代理國內企業從事某個品種期貨的海外交易,證監會期貨監管部門負責人多次在公眾場合透露這樣的消息。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企業接觸金融衍生品市場。

  “我一貫主張應該允許中國企業進行衍生品交易。” 長江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黃明從事衍生品教學與研究工作長達十多年,他解釋:衍生品是企業規避行外風險的有利工具,外匯波動、國際市場價格變動都屬于行外風險,這些并非企業一定要承擔的風險。

  由于衍生品的高杠桿性,它可以讓交易雙方規避各自想要規避的風險,也可能引發嚴重的金融風險。“因此,要合理使用金融衍生品。”黃明教授說。他的另一重身份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衍生品顧問。

  風險控制重在有效

  “‘中航油事件’主要還要歸因于公司本身。”黃明教授認為,中航油之所以會巨虧,一是以陳久霖為主的具體操作人員對市場走向和涉及的具體產品的風險判斷不夠成熟。普華永道調查報告表明,中航油最初的虧損來源于對價格走勢判斷失誤。在油價看漲時,他們看跌了;內部風險防控也執行得不到位,陳久霖權力太大。

  其實,中航油內部有一整套的風險控制制度。按規定,交易員在虧損達到一定額度時必須平倉,所有的衍生品交易都必須報告給風險監管團隊等等。但是,只有制度沒有執行,制度形同虛設。巴林銀行破產也是制度與執行有缺陷的典型案例。

  因此操作和監管必須是兩條平行線。而風險控制的“關鍵在于風險控制團隊的利益和制度的執行密切相關。如果制度得不到實行則拿風險控制者是問。”西方投行專門高薪聘請了風險控制員,他們的工作就是不讓操盤手做風險過大的交易。一旦他們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下場將是在華爾街永遠消失。

  而中國文化注定監管者不可能完全獨立于操作者存在。因此中國企業必須尋找適合自己的監管機制。

  容易忽略的代理風險

  對于企業,黃明教授建議期貨、互換以及簡單的期權就足以規避風險。“正確使用衍生產品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盡量做自己能夠理解的、盡量選擇流動性大、競爭充分的衍生品。”黃明教授說。

  金融衍生產品研究最早源于西方。在西方,也只有少數人能掌握復雜的衍生品結構。信息的不對稱極容易引起不公平交易。因此,亞洲企業在利用衍生品規避風險時更要謹慎。

  而對于亞洲公司來說,另一類更大的風險也許是來自于經紀公司本身的風險。在亞洲,國際投行被神化了。事實上,深諳此道的人士指出,對于經紀公司而言,客戶只是賺錢的對象。甚至有人說,衍生品經紀公司進入客戶公司,把客戶掏空了,然后在客戶的公司倒閉之前逃之夭夭,而此時它們的口袋里已經裝得滿滿的了。

  西方投行非常重視公司的聲譽,有些公司甚至規定:操盤手每天達到盈利的上限就必須停手。但這些跨國經紀公司在亞洲是否也堅持在歐美的做事標準?亞洲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有些市場參與者幾乎不知道如何與他們的對手平等相處。“尤其中國企業習慣于掩藏交易中的不公平。”黃教授認為,這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犯罪的縱容,結果必將反被其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