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央行拯救券商 > 正文
 

券商能否在巨額資金施援下擺脫苦海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8日 08:55 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 張煒)

  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兩則消息。一則消息稱,根據已披露的券商半年報數據,有24家券商在今年上半年虧損,盈利的券商僅有10家。虧損券商凈利潤合計為-9.95億元;盈利券商凈利潤合計僅為3.27億元。另一則顯然是券商最盼望的利好,100億元商業貸款已有部分進入券商賬戶。

  部分創新試點類券商接到中國證監會的通知,7月19日至20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將陸續把這筆資金,通過工行、建行兩家商業銀行的委托貸款形式,分批劃至證監會指定的廣發、東方、華泰、中信及其他幾家創新試點類券商在工行或建行的銀行賬戶。

  處于危難之中的券商得到管理層巨資施援,是市場各方都關注的。如果再加上央行已經披露的為啟動投資者保護基金而拿出的100億元,以及建銀投資即將發行的明確要“支持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的100億元金融債券,還有擬向申銀萬國證券和華安證券發放的再貸款,管理層為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即將付出超過300億元的資金。

  接下來的懸念有兩個:其一,券商能否在巨資施援下擺脫苦海;其二,二級市場能否因此否極泰來。若300億元資金入市的消息不打折扣,對二級市場的“拋磚引玉”作用是可以期待的。在“保千點”的關鍵時刻,政府敢于出巨資“拋磚引玉”,顯示的是投資者盼望的態度。只要眾志成城,千點防線勢必越來越牢固。

  然而,巨資施援會不會使券商起死回生,就可能是另一回事了。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教授是再貸款制度的堅決反對者。“從券商提交的財務報告來看,是根本不能讓人分清到底是資不抵債的損益性風險還是缺乏資金的流動性風險。如果真實的情況是資不抵債,那堅決不能救,只能破產。”

  鐘偉的話點中了券商的軟肋。券商日子不好過,究竟是資不抵債的損益性風險?還是缺乏資金的流動性風險?記者2002年得到的一組數據:截至2002年5月底,國內118家證券公司的凈資產額為917億元,但其中不良資產卻高達460億元,不良資產比率超過50%。截止到2002年11月,國內證券公司的年度虧損總額(不包括委托理財業務所發生的虧損)達到220億元。一位證券業內人士當時對記者分析,從2002年5月到2003年5月,國內券商當時的新增虧損加上過去積累下來的壞賬已經達到900億元左右。換句話說,差不多將全部資本金基本消耗完畢。2003年、2004年及2005年上半年,證券市場一跌再跌,券商盈利狀況每況愈下。現在評判券商是深陷資不抵債的損益性風險還是缺乏資金的流動性風險,答案應該可想而知。

  當然,管理層與專家的立場與想法不同。如果對資不抵債的券商不拯救而實施破產,必然給市場帶來驚慌。除個別“罪大惡極”的券商,管理層還是會抱以能救則救的態度。何況券商無論資不抵債還是缺乏流動資金,都可以將自己描述為股市不景氣的受害者。投資銀行業務是券商的重頭戲,現在這樣的市場狀況,怎會不給券商盈利帶來負面影響。再看今年上半年,自營業務導致了券商業績兩極分化。廣東證券就因為自營業務巨虧才導致上半年出現大幅虧損。另外,虧損最多的長江證券也是因為自營業務虧損影響了營業收入,該公司上半年的自營業務虧損了9042萬元。與此相對應的是,目前的盈利券商又因自營業務而受益。截至目前,今年上半年盈利最多的紅塔證券,其凈利潤達到了6159萬元,其中自營差價收入就高達8243萬元,在所有24家券商當中同樣位居榜首。

  在券商眼里,自己如同嗷嗷待哺的病弱嬰兒,只要奶水給足了,就不愁打個“翻身仗”。可是,救急不救窮。雖然巨資施援會使券商有所起色,但未必能解決根本問題。券商陷入現在的困局,最初并不是因為缺乏資金。2001年,管理層放寬對券商增資擴股的部分限制,券商一度掀起增資擴股熱浪。當時,數十家各類券商紛紛加入了增資擴股的行列,南方證券從10億元增資至34.58億元。可結果呢?券商盈利能力并沒有因為增資擴股而提高。這幾年危局繼續,可以料想券商的惡性循環有多嚴重,不是簡單的資金輸血就能改變盈利能力低下的狀況。

  單純的輸血治不好已經失去造血功能的病人。要使巨資施援不“打水漂”,必須從根本問題入手,一是強化內部治理,二是再造盈利能力。有媒體稱“100億元商業貸款已有部分進入券商賬戶,只能買股票”,若巨資施援如此操作的話,貸款本身有較大的風險。成也自營,敗也自營。正如市場人士所言,過去券商出問題都是因自營而起,而目前大部分券商的資金渴求,主要也是源于自營產生的委托理財資金的兌付、國債窟窿的回補以及套牢盤的補倉這幾方面。除非管理層可確保大盤從此否極泰來,否則只為買股票的巨資施援肯定有風險,巨資施援很可能“打水漂”。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券商,新聞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