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鵬縱論股改 國有股對價決策主體亟待明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1日 08:32 中國證券報 | |||||||||
劉紀鵬 只有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國有企業才能在更大范圍內融資。今天對股民作出合理的對價補償就可以實現股市反轉,為國有上市公司的進一步發展贏得更大的空間。因此,無論從歷史,還是從未來的角度,無論從靜態還是動態的角度,試點的國有上市公司以更優惠的折扣向流通股股東對價都是值得的
與民營上市公司經營者主體和大股東主體是同一主體不同的是,國有企業的經營者主體和出資人主體并不是同一主體。代表國有股出資人與流通股股東對價的主體是各級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國有上市公司的高管層不應成為國有股對價方案的決策主體。在這個問題上,代表國有上市公司大股東出資人身份的各級國資委完全可以在國務院股權分置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當機立斷,果斷做出有利于股市穩定發展和保護投資人利益、讓7000多萬流通股股東分享股市投資成果的激勵決策 當前正處于股權分置改革的關鍵時刻,這同樣是一場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背水一戰。盡管《國九條》和《通知》已解決了在解決股權分置進程中必須貫徹向流通股股東對價補償的定性問題,但在試點國有上市公司的對價方案中究竟如何體現這一原則的定量關系,以獲得流通股股東的支持和市場的接受?就必須回答在這一過程中是否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這一當前困惑人們并影響主管部門決策的大問題。 科學地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算清兩本賬:一是算清歷史上股市對國企改革和發展的貢獻;二是算清以對價思路解決股權分置前后國有資產的得與失。在此基礎上,才能對股權分置改革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一大問題得出正確的認識。 股市對國企改革功不可沒從國家股的角度看,股市對國企改革和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 首先,從融資的角度看。中國股市成立15年以來,近1400家上市公司在境內股市通過IPO、增發、配股的融資總額為9300多億元。這其中,近900家國有控股及參股的上市公司融資額為6500億,約占總融資額的70%。這些資金的融入不僅對國有企業的脫困至關重要,而且對完善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發揮了重大作用。 其次,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角度看。在近900家國有控股及參股的上市公司中,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依據有關文件中關于不能低于0.65折股率(即所折股數與凈資產之比率)的規定,每股凈資產最多不能超過1.54元,而事實上,經測算,今天近900家國有上市公司所形成的3474億股在成立時所投入的凈資產總額為3982億元,平均每股凈資產在1.15元左右。 而今天由這3982億元所折成的3474億股所代表的國有資本價值又是多少呢?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國上市公司平均每股凈資產為2.84元,而上市公司的市場平均價格為4.95元。若以2.84元/股的凈資產價計算,近900家國有上市公司的國有股賬面價值為9866億元,資產增值為2.48倍。若以4.95元/股的市場價格計算,近900家國有上市公司國有股的市值為1.72萬億元,資產增值為4.32倍。 必須指出的是,國有資本在我國股市中的驚人增值,一方面是由國有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完善了治理結構,自身提高了經濟效益,但更重要的是國有企業在獲得上市指標IPO融資時,流通股股東是以平均6元/股的IPO價格,即是國有資產1.15元/股投入的五倍之多,申購國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其中只有1元錢表現為股本,另5元錢則進入了資本公積金。由于資本公積金總額是按照股東的持股比例享有并在每股凈資產中體現,事實上,流通股股東IPO時高價申購所產生的資本公積金溢價,在國有資本2.48倍的巨大增值中產生了更大的作用。這就是15年來我國股市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最有說服力的資產賬。 第三,從國有股紅利分配的收益上看。截至2003年底,我國上市公司給股東的紅利分配為1844億元,其中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的紅利收入為873億元,占紅利分配總額的47.4%。 第四,從稅收上看。截至2003年底,證券市場上繳印花稅1965億元,流通股股東紅利稅約為120億元,兩項合計為2100億元左右。 從流通股股東的角度看,股市是令大多數投資者的傷心之地。 流通股股東在二級市場的虧損驚人。四年來,由于我國股市持續深度下跌,從2001年6月的2240點跌到目前的1050點,下跌幅度為53%,流通股市場價值也從2001年6月的18866億元減少為目前的1萬億左右,市值縮水約8000億元。若再考慮這四年來新發和增發上市公司股份近3000億元所產生的增值因素,四年來,流通股市值在二級市場的縮水率高達近萬億元。 流通股股東獲得的投資回報少之又少。截至2003年底,14年來1300多家上市公司累計分紅為1844億元。其中,流通股股東分紅僅有600多億元,扣除20%的分紅所得稅,實際只有500多億元,占流通股股東在一級市場資本投入總額12500億元的4%,年回報率只有2.8‰,顯然沒有分享到中國股市發展的成果。 綜上所述,15年來,國有資本在股市上的直接增值是驚人的,對國有企業在制度創新、安置就業等諸多方面的間接價值創造更是難以估量。但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7000萬股民資本的巨額虧損基礎之上。 那么,國有資產的大幅增值為何會與股民的巨額虧損同時發生呢? 中國上市公司在IPO上市融資時,由于2/3的非流通股不能流通所產生的股票供求關系的不真實,直接導致流通股股東比海外股市以更高的IPO價格入市,投入成本畸高。 從1997年至1999年,股市要為國企脫困服務的定位和“一幫一、捆綁上市”的政策,導致這一時期的300多家國有上市公司中近2/3的國有企業采用了一個上市指標必須搭配一家虧損國有企業的上市模式。這類上市公司在上市后陸續暴露了問題,至今仍有近500家國有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無理拖欠上市公司近600億元資金不還。若加上大股東對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產生的延期拖欠,總額高達近千億元。這一嚴重的治理結構問題所產生的后果就是上市公司效益不佳,導致流通股股東不能得到基本的投資回報和虧損。 從2001年5月起,通過國家股按市價減持,讓股市為國家的下崗和在崗職工籌集社保資金服務又提上了議事日程。這導致股市急劇下跌。盡管中央及時叫停了國家股市價減持,但由此引發的將對股市走勢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權分置問題已充分暴露,人們均已看到了在增量國家股按市價減持這顆小“地雷”下面,懸掛著高達4500多億股存量非流通股這顆大“地雷”并且這顆“大地雷”最終也可能按市價并軌流通。預期悲觀導致大盤持續下跌,進而使流通股市值大幅縮水。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國有股1.15元/股的原始投入價格很低,仍體現為較大幅度的增值。而流通股股東則由于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遠比國有資本成本投入高得多的入市投入,則產生了巨額虧損。這就是國有資產的大幅增值為何會與股民的巨額虧損同時發生的根本原因。 資本市場將為國企改革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必須看到,當前的國企改革實際面臨三大任務:第一,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的鞏固問題;第二,國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的提升問題;第三,四大國有銀行的改制和上市融資問題。這三大任務都將通過資本市場才能實現。資本市場是我國金融體制創新和國有產權制度深化的主戰場。而要使我國資本市場盡快恢復健康和活力,就必須打好股權分置改革這一攻堅戰。 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是我們能否在國有控股和參股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中推出能夠被流通股股東擁護和市場接受的對價方案。在這一問題上,我們不僅要充分考慮到十五年來股民對國企脫困作出的犧牲和貢獻,而且還應該用動態和發展的觀點算未來賬,退一步進兩步,從國九條的頒發到這次試點的推出,政府有關部門應該下定決心在第二批試點和以后的全面推出階段用大盤藍籌股做定海神針并以較好的對價條件體現保護投資人利益以保證我國股市健康迅速發展。 根據目前上市公司兩類股本數額的比例測算,非流通股4694億股,A股流通股為2082億股。若考慮非流通股獲得可流通屬性時,以向流通股股東10送4作為承諾,則非流通股股東總體上需拿出832億股。由于3474億股國家及國有法人股占非流通股的74%,則需拿出615億股。考慮到流通股市價在接受10送4的方案實施后將出現除權的因素,平均每股4.9元/股的平均市價將下降到3.5元/股。與此同時,非流通股也獲得了可流通屬性,價格從目前2.84元/股的凈資產賬面價實現了3.5元/股的市場價,并以此按國際會計準則標準以市價計算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就3474億國家及國有法人股來說,目前其賬面值是以2.84元/股進行測算,總值為9866億元。盡管在這一改革中3474億國有股向流通股股東贈送了615億股,變成了2859億股,但由于實現可流通后市價提高到了3.5元/股,市值則變成10065億元,不僅沒有貶值,還增值了近200億元。這一數字表明,在這次股權分置改革中,起關鍵作用的國家及國有法人股向流通股股東以10送4的對價補償作底線制定方案,不僅沒有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還實現了增值,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行得通的。而且充分體現了在這次股權分置改革中,國家不與股民爭利,而且向股民讓利來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指導思想。 然而,在第二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中的寶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和長江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等國有大盤股的對價方案卻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標準。其中寶鋼股份的送股方案是10送2.22股,加一份認購權證,由于這份權證等于是以目前的市場價增發新股的憑證,因此,并不能體現送股的價值。而長江電力的對價方案僅為10送1.25股,派現5.88元,這也距離10送4的標準相去甚遠。 同時,若寶鋼股份和長江電力都采用10送4的方案,國有絕對控股權的地位也未喪失。寶鋼股份的總股本為175億股,其中,流通A股為35億股,國家股為140億股,10送4后,流通A股增加為49億股,國家股減少為126億股,國家股仍占72%的控股比例。而長江電力的總股本為78億股,其中,流通A股為23億股,國有法人股為55億股,10送4后,流通A股增加為32億股,國有法人股減少為46億股,國有法人股仍占59%的控股比例。在這樣一個股權分置改革的關鍵時期,這兩家公司的對價方案十分關鍵。若他們能夠將現有的方案調整為10送4的對價比例,無疑將直接給市場傳遞國家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決心。 同時,還必須看到,只有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國有企業才能在更大范圍內融資。今天對股民作出合理的對價補償就可以實現股市反轉,為國有上市公司的進一步發展贏得更大的空間。而在這一過程中,上市公司也將從2/3股份不能流通的非正常法人狀態,進入到一個全身血液都可以流通的正常法人狀態。因此,無論從歷史,還是從未來的角度,無論從靜態還是動態的角度,試點的國有上市公司以更優惠的折扣向流通股股東對價都是值得的。 股權分置改革中的國有股對價決策主體必須明確本次股權分置改革到底如何在《國九條》的基礎上貫徹保護流通股股東利益這一指導思想,誰是國有股對價的決策主體至關重要。與民營上市公司經營者主體和大股東主體是同一主體不同的是,國有企業的經營者主體和出資人主體并不是同一主體。代表國有股出資人與流通股股東對價的主體是各級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國有上市公司的高管層不應成為國有股對價方案的決策主體。 只是由于現實中政府和各級國資委出資人之間在國有股問題上的權責分工還不清晰,導致其決策程序慢,協調鏈條長,統一意志貫徹還沒有到位。盡管現實中國有和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劃分為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在國家股中又分為中央國有和2級甚至3級地方國有;在國有法人股中則又區分為企業法人股和諸如學校、醫院、科研單位、媒體等類的事業單位法人股。但事實上由于國有股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大股東都是代表國家利益的各級國資委,在國有股控股的上市公司解決股權分置時,國家事實上是可以通過各級國資委運用出資人之手來與股民對價補償的。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代表國有上市公司大股東出資人身份的各級國資委完全可以在國務院股權分置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當機立斷,果斷做出有利于股市穩定發展和保護投資人利益、讓7000多萬流通股股東分享股市投資成果的激勵決策。 當前,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能否從我國改革的大局出發,擺脫狹隘的本位主義束縛,從國家經濟的戰略高度出發,打好股權分置改革這一仗,實踐科學發展觀,制定能激勵股市大盤向上的對價方案是決定股權分置改革成敗的關鍵。 從歷史角度看,十幾年來,國企改革取得的突出成就是和中國股市的建立和發展分不開的,是和7000萬股民為國企改革做出的貢獻分不開的。從未來角度看,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股市為基礎來重構中國的現代金融體系,實現金融系統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和產權制度變革的深化,以保持未來實現小康社會的持續經濟增長和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競爭格局中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地位。 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看,當前股市的極度弱化不僅和飛速發展的中國市場經濟不相適應,重要的是,這一車輪的不支撐可能會直接導致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和金融“翻車”,更不要提為兩行上市融資了。顯然,股市的弱勢化、邊緣化不僅使資本市場單一系統蘊含風險,而且會連帶商業銀行系統無法擺脫困境,最終使金融風險難以避免。 從有利于國家社會穩定的角度看,“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將從根本上把我國經濟、政治、社會體制的改革全面推向新階段。目前,參與股市的投資人數量已近7000萬,他們通過投資于股市,在我國進入小康社會中貢獻力量,分擔風險,以實際行動支撐經濟蓬勃向上的走勢。當前,如果任憑股市反市場規律的下跌,而不給予流通股股東必要的權益保護,投資者就會遠離、抱怨資本市場,這對我們要保持一個長期向上的經濟走勢所必須具備的長期社會安定是極為不利的。在當前事關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股權分置改革中,應相信黨和國家會從算好歷史和未來這兩本賬出發,對在資本市場上為國企脫困作出過巨大貢獻的股民給予良好的回報。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真正按照《國九條》的指導思想推進這場股權分置改革的進程,國有資本不僅不會流失,而且會走上日益發展壯大的健康之路。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