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三一重工營造利好 > 正文
 

三一重工試驗田里的混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0日 14:20 《商務周刊》雜志

  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利弊和得失是否真正理解,決定著這場改革的前途。這不僅取決于大大小小的投資者,更取決于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

  文 王健君

  “三一真的沒有想著要當改革者,現在做了,才知道什么叫改革者,就是架在火上烤
。現在,歷史上所有的改革者都讓我們敬佩不已。”

  6月10日,三一重工(資訊 行情 論壇)股權分置試點方案在湖南影視國際會展中心金色大廳以93.44%的高票表決通過——整整60天,唇槍舌劍的爭議,有驚無險的劇情,一臉倦容的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說了這句頗動感情的話。

  作為此次中國證券市場股權分置第一批試點上市公司之一,三一重工因其改革方案投票表決時間最早、方案修改過程中利益各方發言眾多,更因為董事長梁穩根“大豬拱食、小豬別鬧”的“豬論”,成了股權分置“試驗田”里的眾矢之的。

  中國證監會4月29日發布了《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第一批試點的四家上市公司,三一重工、清華同方(資訊 行情 論壇)、金牛能源(資訊 行情 論壇)和紫江企業(資訊 行情 論壇),正式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為解決“梗阻”中國股市健康運行10多年的制度“頑癥”,拉開了序幕。

  按照證監會的試點規定,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東表決2/3通過,可以進行股權分置試點。方案提交證監會審定后,流通股股東表決2/3通過,才能實施試點方案。也就是說,流通股股東,其中包括相當數量的中小股東,第一次擁有了決定具體改革命運的權利。

  但正是因此,隨著四家公司改革方案的不斷推出,以前甚少有市場話語權的中小股東像童話中的“小紅帽”一樣,面對市場中各種動機的聲音對方案“得失”的不同解釋,一時手足無措。向文波遺憾地告訴記者,由于信息不對稱,加上專業知識缺乏,試點方案公布后,一些中小股東在三一重工股價從14元多漲到近20元時卻拋掉了。

  因此,銀河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說,投資者對改革的利弊和得失是否真正理解,不但決定著這場改革的前途,也現實地決定著自己利益能否切實得以保護。

  動機

  三一重工的前身是由梁穩根、唐修國、毛中吾和袁金華4人于1989年6月創立的湖南省漣源市焊接材料廠,經過一系列變更,后更名為三一重工集團。2000年12月,三一重工集團整體變更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7月,三一重工A股上市交易。這一年,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近21億元,同比增長121%;凈利潤3.25億元,同比增長55%。目前,三一重工在賴以發家的拖泵市場上已占有40%多的國內份額,牢牢確立了領先地位,以此為龍頭生產包括拖泵、泵車、攤鋪機、攪拌運輸車等在內的7種工程機械產品。據向文波介紹,這家民營出身的企業已申請專利228項,擁有授權有效專利165項,作為中國工程機械的“專利大戶”,5年來基本改變了原來國內市場85%的混凝土泵和95%的泵車依靠進口的局面。

  5月30日商務部網站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三一重工今年一季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1億元、凈利潤0.51億元,經營狀況好于上年第四季度,1-4月出口量達去年全年水平,全年有望實現5000萬美元出口規模。

  按照向文波的介紹,作為在工程機械制造方面的龍頭企業,三一重工自上市就一直想推動自身的股權分置改革,去年全國“兩會”期間,董事長梁穩根曾以人大代表身份提出議案。向文波以舍我其誰的口氣告訴記者:“我們完全符合證監會提出的股權分置改革條件,三一有很好的業績,沒有不良記錄,股權結構單一等等,這是擺在桌面上的內容。”除了公司自身條件“達標”之外,他介紹,證監會還要求試點企業的非流通股股東有解決股權分置的“強烈愿望”,并且愿意承擔改革帶來的風險和責任。事實上,早在其上市之初,證監會就股權分置問題對上市公司調查時,三一重工和大股東三一集團就明確表達了愿意充當“證券市場改革試驗田”的愿望,并著手研究解決股權分置的可行方案,今年一季度開始正式與保薦機構華歐國際合作。

  4月30日,即證監會關于股權分置試點通知出臺的次日,三一集團及其他非流通股股東即向證監會正式提交了解決股權分置試點方案。5月2日,三一集團接到證監會“談話”通知,7日最終確定為首批試點單位之一,10日出臺試點方案,14日又公布調整補充方案。5月24日,經過與流通股股東的溝通,三一重工又通過了修改提案。

  按照修改方案,由非流通股股東向方案實施基準日的流通股股東按持股比例共支付總額2100萬股公司股票和4800萬元現金對價,即流通股股東每持有10股流通股將取得3.5股股票和8元現金對價,非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原非流通股將獲得“上市流通權”。

  同時,三一重工持有公司總股本的72.42%的控股股東三一集團還補充承諾,明確表示只有在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才可掛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出售所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即大股東兩年內不減持三一重工股票,且連續5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9元不減持。

  對于連續修改方案,增加對價比率和補充承諾,向文波的公開解釋是,三一集團抬高了減持股票的門檻,對流通股東做出了進一步的承諾,使流通股東對三一重工的未來收益有較好的預期。

  在他看來,此次出爐的方案為未來股權分置改革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樣本,“因為三一重工的方案包含了股權分置改革各要素,而且,修改方案是在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進行充分溝通后確定的新對價方案,為未來股權分置改革打開了通道。”

  三一重工2004年年報顯示,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持有三一集團59%的股權,從而間接持有三一重工42.73%的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采訪中,向文波也直言不諱三一重工基于這種特點,積極推動試點的“小算盤”:“非流通股改革能很好解決公司高管的經營者動力問題,以前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權,公司的經營業績無法從股票上體現出來,股價的漲跌對公司沒有多大影響;而一旦經營者的動力問題得到解決,業績發展馬上會反映到股價上,你今年贏利多少,股價就上漲多少,股價一增高,公司財富就增加,這和經營者的業績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三一重工期望通過股權全流通解決經營者激勵問題心情迫切,這與國有上市公司對股權分置試點不冷不熱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此次股權分置改革中,券商顯得并不積極。海通證券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員告訴《商務周刊》,“根本原因在于許多國企對此并無興趣。”他解釋說,國有企業大多著眼于長期經營,對是否擁有流通權并不重視,獲得流通權之后還要受到流通股股東的約束,因此不愿意拿出資產作為對價支付給流通股股東。

  某國企上市公司老總在近期一次股權分置試點研討會間歇向《商務周刊》默認了這種看法,并稱試點對國企動力不足,“公司現在的股價已經在凈資產以下了,為什么還要拿出資產補償流通股股東?”

  最重要的是,在他看來,盡管國有企業解決股權分置之后,其考核機制將發生變化,企業的價值將通過股價體現出來,上市公司變得關心股價,但在國資委對企業經營者激勵機制問題沒有給出答案之前,現行業績考核與股價反映出的市場考核有許多地方都是沖突的。他比喻說:“兩個‘唐僧’,而且還打架,誰受得了。”

  海通證券研究人員因此說,目前情況下,民營企業的三一重工肯定要比國企積極得多,“清華同方,甚至以后可能的中石化,大概都是撥一下、動一下。因此產生的分化會越來越明顯。”

  砍價

  盡管三一重工有不同于國企上市公司的強烈改革動力,與投資者進行了多次溝通,做了重大修改讓步,甚至惟一拿出了真金白銀,但從方案剛出臺時的市場反應來看,三一重工的承諾和讓利仍然沒有令包括中小投資者在內的眾多流通股股東滿意。

  丁圣元認為,多年來由于中國證券市場制度建設一直有重大漏洞,尤其在保護中小股東權益方面,沒有充分的制度保障使其對市場有信任基礎,因此,中小投資者對任何一個方案的質疑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他看來,現在當中小股東第一次擁有了決定改革命運的表決權力時,通過與大股東進行“討價還價”實現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無論從哪個層面講都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件幸事。他認為,三一重工在這個過程中與投資者多次溝通,并能就投資者意見修改方案,本身值得肯定。

  一位持有三一重工股票的機構投資者負責人告訴《商務周刊》,三一重工方案修改前,自己的心理價格是每10股流通股取得3.9股股票和8元現金,新方案則調整為每10股流通股取得3.5股和8元,“雖然與我們期望的價格還相差0.4股,但對比4家試點企業的方案,三一重工的確算是好的。”

  現在糾纏不清的問題是,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之所以達到目前的市場價格,流通股股東做了更大的貢獻,應該有更多的補償;大股東則認為,非流通股股東對公司的辛勤經營是股價實現的基礎。誰對股價貢獻大,市場中根本沒有統一的尺度。

  目前,歷史補償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當作進一步討價還價的砍價“武器”。圍繞著這一點,發生了三大陣營的博弈:一方是4家試點企業的大股東;一方則是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再就是被認為“人數最多但可能勢力最弱”的中小股民。以三一重工為例,目前有2.4億總股本,其中流通股6000萬股。向文波證實,這6000萬流通股,約1/3為機構投資者持有。看上去,在對改革方案的投票中,中小股民舉足輕重,但一些分析人士估計,差不多上萬人的中小投資者,能來參加股東大會或者到網上投票的肯定很難超過1/3。

  因此,機構投資者的決定,實際影響更大。此前,證監會曾就改革事宜多次召集券商、基金等分別開會。會上,基金公司的老總們表示要“支持改革”,但會后又對記者表示出各種不滿。此刻,在投票表決前最關鍵時期,機構投資者的“串聯”行動,表明了他們在現實利益面前的“市場人”風格。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機構投資者在不斷向管理層和4家試點企業施壓,除了通過在歷史補償問題上進行爭論,就是拋盤,最近一路下跌的股市,被認為與機構投資者的拋盤不無關系。只不過,他們的拋盤不是因為現在能賣個好價錢,而是在顯示自己的分量,在價格上掌握主動權。

  向文波沒有否認機構投資者帶來的壓力。按照他的判斷,很多機構投資者希望方案最好被否決,以此逼迫證監會出臺更有利于自己的方案。當然,一旦這個改革方案通過,就成股權分置改革的樣板了。

  因此,某種程度上,誰爭取到中小股民的支持,誰就可能贏得局面。當記者問,“方案是大股東制訂的,而且你們也征求了機構投資者的意見。那么,中小股東怎么辦呢?”向文波撮火了:“中小股東在哪里?他們的代表是誰?”他說自己也想和中小股東面對面地談,近期通過網絡甚至和董事長梁穩根專門接待來訪的中小投資者面談進行溝通,但“沒有一對一的談判機制”,難以廣泛影響流通股股東理解這場改革。他認為,自己現在能做的就是把情況說清楚,讓投資者自己去判斷。現在,方案已經通過,但回想起來,他仍然感覺是一身冷汗。

  游說

  按照證監會的部署,試點工作按照“統一組織、分散決策”的總體思路進行。所謂分散決策,就是針對上市公司的差別性和復雜性,由上市公司的各類股東依據現行法律、法規和《通知》要求,經過廣泛征求股東意見和平等協商,形成本公司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具體方案,提交股東大會表決。

  所以,試點公司從經營到業績直至大股東的具體情況,也成了影響方案表決通過與否的重要因素。這方面的游說成了試點方案成活與否的關鍵。一位有2000股清華同方股票的小股東告訴《商務周刊》,自己決不會同意清華同方的試點方案:“先不說方案是否公平,公司經營業績和大股東以前侵害我們小股民的行為,就讓我不可能相信同方,更不會看好它的未來。”

  她對補償對價能否真正達到自己的理想價格并不抱希望,但她認為試點方案出臺后,清華同方不尊重投資者建議,固執己見的態度,卻令她極為反感。“這說明大股東根本就沒有搞試點的誠意。”對三一重工的積極態度她比較欣賞,“人家老總忙得馬不停蹄,起碼說明三一的確是在積極干這件事。”果不其然,同一天表決,清華同方的方案沒能通過。

  丁圣元對此評價說,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難題,尤其是在市場誠信基礎薄弱的現實環境下,通過溝通建立互信顯得非常重要,“特別是大股東應該擔負起更多的責任做這個工作,將利弊得失講清楚,贏得投資者信任”。

  向文波承認,三一重工公司上下現在已經把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工作當作工程來抓。試點方案公布前后,有傳言稱三一重工大股東將要“套現開溜”,引得一批不知情的小股民拋售了自己手中還在持續逆市上漲的三一重工股票。絕少拋頭露面的梁穩根即出面解釋:“眾所周知,三一是一個很有前景的企業,跨國公司曾屢拋繡球,假如我要套現,完全可以將企業一賣了之,按照所擁有股票凈資產值溢價2倍,二三十億資金就可輕易到手,用不著等到有了流通權再拋售所持股票套現。”他指出,正因為三一要做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標志性企業,“所以我在有生之年不會放棄對三一的控制權”。

  向文波也說得口干舌燥:“這連基本常識都沒有。大股東沒有在二級市場減持的道理。誰都知道,二級市場一減持,股價肯定下跌。大股東不可能傻到這個地步。三一絕不會短視到為了幾個億去變現的地步,三一要的是世界工程機械前三甲的民族抱負。”

  現在,向文波擔心目前消息一片混亂,有可能造成中小股東的又一次受損。他語氣傷感:“我們愿意為中國證券市場的改革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惟一的要求是,希望媒體和流通股東不要誤解我們的努力。”

  旁觀

  分散決策的一個好處就是,改革的真正操刀者證監會可以置身事外,成為場外的裁判員。一些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股權分置改革中,“聰明”的管理層把4家試點企業推到臺前,讓他們與流通股東爭吵,吵成了,則改革成功了一半;吵翻了,管理層也沒多大責任。

  丁圣元認為,這種觀點也說明在改革的制度設計上仍有不完善的地方,證監會股權分置改革試點《通知》只是一個技術性、程序性的規定,并非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基礎上的“裁判”規則,“只是把矛盾推給了上市公司和投資者,而沒有積極引導矛盾的解決”。

  6月1日在北京舉辦的“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發展中市場論壇”上,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賈小梁也指出了這一問題,認為解決股權分置要以建立補償機制為核心。“股權分置改革問題的積累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開的謎團。所以要建立侵權補償機制,選準加大監管的切入點。沒有補償機制,保護投資者權益,尤其是保護中小股東權益就是一句空話。”在賈看來,當前監管部門在這一點上還沒有做出明確的法律規定,他建議要盡快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

  丁圣元指出,試點開始后的一種可能是,證監會在合理時間內從極少數試點案例中總結出對價指導原則,加以推廣,使得股權分置改革的預期明確、進程平穩有序、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完成;另一種可能是,證監會始終采取個案處理的辦法,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整個進程就相當不確定,很可能曠日持久。

  因此他認為,監管機構必須重視這場改革的核心是定價問題,而這個難題企圖通過每個上市公司自尋出路,顯然在時間和改革成本上都要付出巨大代價。證監會應該積極引導改革,尋找股價定位的共性和指導原則,協調試點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矛盾,而不能把“裁判員”功能當作“袖手旁觀”。

  6月3日在證監會召開的保薦機構會議上,45家券商強烈呼吁政府以強硬措施定出解決股權分置的時間表。股權分置改革以“統一原則、分散決策”的方針進行,沒有時間表意味著沒有明確預期,這一點是市場所不能接受的。其中一位券商代表告訴《商務周刊》,時間跨度大,將增加參與各方面,包括政府在內的成本。

  “股權分置試點如此重大的改革,絕對離不開主管部門的宏觀決策和引導。在推出四家改革試點企業之后,提煉符合‘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有利于股市整體和長遠利益的共性和指導原則,已經成為絕無回避和周旋余地的迫切需要,否則改革可能面臨巨大危機。” 丁圣元最后告訴記者。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