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試點的成本和收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9日 10:18 經濟觀察報 | ||||||||
莊云志/文 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已接近尾聲,隨著相關的操作規則的出臺,改革的細節也逐漸清晰起來。但是關于實施股權分置改革保薦機構的收費標準、由于改革所發生的費用由誰來承擔等,卻一直沒有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改革成本多大、改革成本的承擔者尚不得而知。
費用主要包括保薦機構的費用、召開股東大會以及各種溝通會的費用、網上路演等媒體宣傳的費用。其中,支付給保薦機構的費用是“大頭”。據悉,目前首批試點四家公司的保薦機構向證監會申報的收費是200萬元到300萬元,這可能也是以后試點公司保薦機構的收費水平,而隨著改革試點的全面展開,收費標準將降到100萬元左右,視公司的不同情況而定。由于其他費用較少,因此可以估算出一家上市公司改革總成本在200萬元到300萬元之間,當然這其中沒有包括公司管理層為此而付出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如果把這些時間和精力視為公司管理層的職責所在的話,那么可以說股權分置的改革成本對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并不算大。 從法理上說,實施股權分置是非流通股股東由于解除上市時對流通股股東作出的非流通股不流通的承諾而須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作為違約費用,那么,股權分置是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事,不涉及上市公司。而且,根據證監會頒布的《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股權分置改革應該由非流通股股東提出,那么,改革的成本應該由非流通股股東承擔。但是,在股權分置改革的實際操作當中,首批試點的上市公司卻一直扮演股權分置改革組織者的角色,因此,根據實際的情況,改革成本將很有可能由上市公司承擔,付出成本之后,能帶來多少收益呢? 首批試點公司的四個方案,一般都假定公司的價值在改革前后不發生變化,因此,改革的核心就在于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重新分割,也就是說,蛋糕并沒有變大,只不過要重新切割。但是,客觀的說,這種假設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投資者的誤解,導致了部分投資者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到討價還價中去,而忽視了改革后公司價值提高而帶來的好處,從而做出了非理性的判斷。 毫無疑問的是,股權分置改革將大大提升公司的價值。原因何在呢?改革后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將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股權分置情況下,公司治理結構扭曲,作為非流通股股東,其股權的價值不能通過市場價格表現出來,因此由其控制的公司財務行為就極可能傾向于增加公司凈資產的圈錢行為或者資產轉移的關聯交易行為。而且,由于股價無法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再加上公司無法回購流通股或者發行股票時預留一定的額度作為實施股票期權的股票來源,因此,目前在世界通行的股票期權制度在我國無法實施。這樣,就進一步惡化了公司治理,公司管理層未能獲得正當的激勵,那么他們很可能傾向于過度的職務消費甚至于做出違背于公司利益的決策來。 全流通市場上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結構將得到極大的改善,股東的利益將更加緊密地與公司的股票價格聯系起來,股東之間的利益也更趨于一致,這樣就最大程度地限制了大股東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利益的行為,自然,公司的價值就得以提高。另外,管理層股票期權的實施,也將激勵管理層盡最大的努力提升公司的價值以實現自身的企業家價值。 事實上,由于改革成本較小,即使由非流通股股東來承擔改革成本,也不會招致其反對。以三一重工為例,非流通股股東支付的對價為2100萬股股票和4800萬元現金,假定全流通后的股票市盈率為10倍,那么股票的價格將達到每股13.6元,也就是說,三一重工來非流通股股東支付的對價達到了3.34億元。如果三一重工非流通股股東承擔了改革成本,與支付的對價相比,也是很小的,不會超過2%,即600萬元。而600萬元與非流通股股東持有的股票在全流通后高達21億元的市值而言,更是微不足道。可以看出,無論股權分置改革的成本由誰支付,收益都會大大超過成本。 (作者為華夏證券研究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