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稅減征:短期效應與長遠效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4日 10:54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程瑞華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3日出臺了關于股息紅利個人所得稅減半征收和對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因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而發生的股權轉讓,暫免征收印花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政策。這是財稅部門為落實“國九條”,推動股權分置改革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其作用和意義將在當前和今后逐漸顯現。
在過去的股票交易中,股票出現送股、配股、公積金轉增股本,以及上市公司派發紅利等情形時,個人投資者要繳20%的股息稅。市場上一直有一種意見認為,向投資者征收過高的股息稅,不能真實地實現提高投資回報的政策,上市公司也難以對投資者產生良好的激勵效應,尤其難以與國際上優良上市公司對投資者派發現金紅利的通行回報方式接軌。減征股息稅有利于企業資產價值合理界定,通過鼓勵優良企業分紅派現來體現企業資產的合理價值,同時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堅定他們的投資熱情和市場信心。從短期而言,在目前市場形勢下,這項減稅政策推動股指上升的目的是十分明顯的。 2004年是上市公司分紅派息比例最高的一年,但總體金額與整個股票市場流通市值來比還是不大,根據年報,1280家上市公司有722家宣布派現,派現總額為718.67億元,紅利稅的減半將給個人投資者帶來71.87億元的現金紅利收入。作為政策救市的一攬子計劃,減稅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當然,也不能單靠降稅效應挽救股市。從稅收制度改革入手,消除影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制度性根源,其意義也許更大。 在6月8日的反彈行情之前,中國股市的連續下跌就已經壓迫著整個資本市場的神經,股票市場的制度性根源亟待厘清,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但機會也正在到來,股票市場的長期頹勢正是制度改革過程中的代價之一,2004年全年出臺了60多項有關股票市場的政策、措施,內容之全面、發布數量之多與出臺頻率之高前所未有,而市場的平淡反應又加速了政府推進改革的決心和效率,這些政策的出臺,正在使我國股票市場多年積聚的制度性缺陷得到逐步改善。 此前出臺的最重要政策,應該是2004年2月“國九條”的頒布,強調發揮包括證券在內的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而不只是企業融資的工具,把資本市場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國九條”和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資本市場的論述是市場政策由融資導向型向投資導向型轉變的重要標志,這里涉及到關乎宏觀經濟走勢的根本問題,即企業資產價值的合理回歸,這有利于良性投資理念的形成。近年來,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迅速發展,各種基金為主的機構之間的博弈以價值投資的理念取代了高度投機理念,保險資金和QFII的地位進一步加強,更使得價值投資理念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和企業價值的合理回歸成為機構投資者投資取向的主要依據,大盤藍籌股和垃圾股表現迥異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使得財稅政策在資本市場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大大增強。 從資本市場的整體走勢來看,完善資本市場的財稅政策應該是國家政策支持的一個方面,還需要其他政策的聯動,才能有效推動資本市場全面改革。我們看到,5月24日,國務院召集財政部、央行、國資委、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等五部委召開聯席會議,商討解決資本市場問題,會議中的主體分別涉及到取消證券市場紅利稅、平準基金入市以及股權分置改革問題。目前市場對政策關注的焦點仍集中在股權分置問題上,新的稅收政策也為股權分置改革提供了便利條件。關注稅收政策的效應,除了看它能否帶動股市短期走牛外,我們對政策措施的期望,還應該看它能否建立起一個鼓勵企業創造價值、投資者樂于投資和市場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