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發證券90億巨虧探秘 如何成資本玩家提款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4日 11:19 經濟參考報 | ||||||||
90億的虧空意味著什么? “如果這筆虧損由福建省財政來買單,那么去年全省14.45%財政收入就沒有了;如果這筆虧空由3400萬福建人來負擔,那么去年全省人均收入就減少265元!”當地的一位金融工作者這樣對記者說。
經過有關部門連續5個月的清理、甄別,來自東方資產管理公司閩發證券托管經營組的最新消息說,閩發證券的機構債務為95億,個人債務為9.6億,扣除15億多的應收賬款,虧損總額高達90億元。 虛假注資控股閩發 閩發證券成立于1988年5月,創辦之初為中國人民銀行福建省分行下屬企業,注冊資本1000萬元。1996年7月,人民銀行發出了各級分行與所辦證券公司脫鉤的通知,閩發證券開始與人民銀行脫鉤。同年,中國凱利實業公司入主閩發證券。當年12月,閩發證券的資本金增至10919萬元,凱利公司持有6000萬股,持股比例為54.95%。吳永紅任法人代表的福建協盛公司持有1000萬股,占股比例約為10%。 吳永紅一度被認為是當地資本運作的“高手”,他的“事業”是通過向泉州市一信用社借款3000萬開始實現的。吳永紅利用這筆資金,通過反復抽逃,在全國各地注冊20多家公司。這些公司互相擔保,向銀行貸款數億元,收購閩發證券等企業的股權,一躍成為福建的“資本大鱷”。 1999年3月,凱利公司所持有的閩發證券股權對外轉讓。同年8月,由吳永紅操控的福建協盛、石獅融盛等5家企業趁機受讓了凱利公司的全部股份。2000年11月,閩發證券增資擴股至8億元。吳永紅利用閩發證券大股東身份的便利,操縱屬于自己的福建協盛、石獅融盛等公司,挪用閩發證券客戶保證金、違規銀行貸款,虛假“注資”閩發證券,持有其超過51%的股份,完全控制了閩發證券公司。 “資本玩家”的“提款機” 業內人士介紹了吳永紅“空手道”的手法:首先將開戶股民的保證金和委托理財資金打入閩發證券賬外公司,再由賬外公司通過虛假交易打到福建協盛及其關聯公司,最后搖身變成福建協盛等對閩發證券的出資。吳永紅為資金轉移設立的閩發證券賬外公司多達20余家。 2001年10月,吳永紅因刑事案件被公安部門通緝,倉惶出逃。閩發證券由張曉偉掌控,吳永紅在境外“遙控”抽逃資金。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曉偉在滿足吳永紅資金要求的同時,自己也“不甘落后”,以個人或者閩發證券的名義挪用資金,投資房地產、股票、期貨等,牟取巨額私利。初步統計,兩人共抽逃、挪用資金高達數十億元。一位了解情況的內部員工說,閩發證券就是吳永紅、張曉偉的“提款機”。 去年4月3日,張曉偉被深圳警方帶走后,閩發證券出事的消息很快傳開,索債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紛至沓來。隨后,證券監管機構向閩發證券派出了工作組。閩發證券危機全面暴發。 高息融資 風險失控 閩發證券雖是一個中型券商,卻是國內券商違規之“集大成者”。 為了維持資金鏈不斷掉,閩發證券盲目擴大委托理財,許諾客戶保底和高息。記者拿到的一份空白的委托理財協議書顯示,閩發證券給客戶的保底利息高達10%,遠遠高出一般委托理財市場4%至5%的收益,且大部分利息還可提前支付。因此眾多機構、個人紛紛將資金委托閩發證券“購買國債”,閩發證券則轉手以“國債回購”的形式套出資金炒股。近年我國股票市場長期的熊市,使得閩發證券重倉持有的股票難以出手,市值嚴重縮水。于是,不擇手段、不計后果地吸納更多的高息理財資金成為閩發證券保持“資金鏈”不斷的唯一選擇。 閩發證券公司為了拉到更多的資金,以各種花樣欺騙投資者。為了打消投資者的顧慮,一些營業員還以補充協議的形式將風險全部攬到閩發身上。記者看到70多歲的陳姓股民與閩發五一北路營業部簽訂的資產管理合同,合同后面的補充協議說,“在委托期滿時,若因乙方原因導致甲方委托資產發生虧損或未實現增值,或委托資產雖實現增值但年增值率未到5.5%,乙方必須向甲方支付資產占用費,資產占用費率為年5.5%。” 閩發證券的巨額資金主要有五個去向:重倉持有A股市場的幾只股票,進行國債交易,炒賣期貨,匯出境外炒H股以及流入吳永紅和張曉偉個人控制的公司。閩發證券對深滬交易所某三只股票流通盤的控盤比例一度高達97%、60%和40%,虧損嚴重。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統計資料顯示,按國債現貨交易量排名,閩發證券在2001年列上交所所有會員單位的第二名;2002年名列第一;2003年8月,國債市場出現震蕩,閩發證券損失慘重。閩發證券收購期貨經紀公司,自己操作期貨買賣,造成巨額虧損。閩發證券的資金還通過地下錢莊等渠道流向境外市場,炒賣H股。 “閩發證券事件”的啟示 東方資產管理公司閩發證券托管經營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艱苦、細致的登記、甄別工作,目前閩發證券的財權和債務已清理完畢,個人債務正在按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兌付率兌付,公司債務也將在閩發證券公司的重組中得到體現,公司債權也正在追討之中。風云散盡,閩發證券公司又將翻開新的一頁。但是,這一事件帶來的啟示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啟示一:警惕券商民營化風險 閩發證券民營化的過程,就是其淪落為不法商人“提款機”的過程,就是“資本玩家”們欺詐挪用股民和委托理財者的資金進行高風險投資謀取私利的過程。 近年來民營企業參股證券公司已經非常普遍。不僅民營控股的上市公司參股證券公司,許多沒有上市的民營企業也參股證券公司,部分民營資本還成功控股部分證券公司。有識之士分析,證券公司作為金融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面對的是成千上萬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其存亡興衰對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的影響不亞于銀行。基于自有資金的積累水平、人才和管理水平、金融創新與風險控制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目前,我國民營資本大規模入主證券公司的條件并不成熟。 要避免出現第二個“閩發證券公司”,促進中國證券業的健康發展,有關人士建議當前有關部門要做以下幾項工作:加強對個人投資者、民營機構入主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的資格審查,實行嚴格的行業準入制;加強對現有的民營控股證券公司的監管,促使其依法規范運營;提高證券市場的監管效率,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經常性監督及違規懲治力度。同時,還要完善證券市場的基礎性工作,健全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相關配套的實施細則和操作辦法;建立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維權組織,設立賠償基金;加強對投資者教育的基礎工作,增強投資者的維權意識。 啟示二:堵塞監管漏洞勢在必行 在“閩發證券事件”中,投資者把矛頭始終對準福建證監局,認為該局監管不力,瀆職失職,造成他們的重大損失。去年10月26日晚,上百名投資者圍困福建證監局領導,要求賠償他們的投資損失,當場及事后股民提出了四問:沒有經濟實力的“資本玩家”為何能控股證券公司;閩發證券出現巨額虧空,非一日所為,監管部門是如何監管的;證券監管部門已知閩發證券存在嚴重的違規經營,為何不向投資者進行風險提示;2004年4月董事長張曉偉被警方帶走后,證監會的工作組隨即進駐,為什么閩發證券仍能以委托理財的形式吸收群眾的資金? 福建證券監管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閩發證券的違規問題之所以難以監控,主要是因為公司違規建有賬外賬,大量資金在賬外運行,監管部門對證券公司的資金流向無法掌握,這樣即使意識到閩發證券存在問題,也無法徹底清查。2002年12月,當時中國證監會福州特派辦就懷疑閩發證券有問題,2003年也正式稽查過,卻一直沒有找到證據。這位負責人說:“2003年10月17日我到任后,也一直調查閩發證券違規經營問題,一年半的時間找了董事長張曉偉談話18次,但張曉偉矢口否認存在問題,直到2004年3月30日閩發證券出事,真實的財務報表曝光后,其巨額資金虧空問題才浮出水面。” 湘財證券創新戰略委員會主席施光耀認為,福州投資者的“四問”問得好,這在一定程度上“問到目前證券監管缺失的癥結所在”。事前監管、主動監管、動態監管,是加強證券監管工作較好的選擇。當前復雜的形勢要求證券監管不能停留在“消防隊”、“救護隊”的職能上,不能停留在證券公司上門匯報、看材料、批文件、“發綠卡”的階段,而應加強調研和巡查,轉變監管理念,把監管工作向事前監管平移,要準確地監控證券公司的資金流向,從發展和改革的動態中找準證券公司運行的一般規律和特點,在動態中及時了解證券公司最新運營情況,找出問題癥結所在,把事態、風險化解在萌芽之中。 作者:梅永存 黃和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