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統一度量衡 欲掀市場變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6日 09:13 解放日報 | ||||||||
滬深統一指數是一場指數革命,因為滬深股市將因此擁有統一的“度量衡”,一系列更深層次的金融創新產品也就有了推出的基礎。指數就像一把市場標尺,衡量著市場業績的優劣,引導著投資價值的判斷。人們期待滬深統一指數,能夠真正成為中國內地證券市場的晴雨表。 醞釀了7年之久的滬深統一指數———滬深300,昨天剛被媒體宣布“即將出爐”,
漫漫熊市之中,統一指數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期待? 被逼“統一”? 如今股市并不缺指數。上證綜指、上證180(資訊 行情 論壇)、上證50(資訊 行情 論壇),深證成指(資訊 行情 論壇)、深證綜指(資訊 行情 論壇)、深證100(資訊 行情 論壇)……指數成堆,能讓你發暈。可為什么還要推統一指數?業內人士將答案鎖定在“統一”上。 投資者越來越看不懂股市。部分績優個股迭創新高,大盤指數卻越走越低;亦或是,優質大盤遭機構拋售,股價連連下挫,大盤卻在ST部 落的反攻中漸走漸高。在這種情況下,大范圍涵蓋股市的綜合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似乎已難以準確反映市場的真實面貌。相反,上證50、上證180等取優質大盤股為標的的樣本股指數,雖然有一定的指導性,但由于范圍太小,也無法成為整個市場的投資參照。市場需要一個新的、有價值的指數。 更重要的是:目前市場上,不論是綜合指數,還是小范圍的樣本指數,都是基于兩地市場各自推出的。因此,紛繁的指數上演“諸侯割據”,成為中國內地證券市場整體發展的一個軟肋。 統一也來自外在的壓力。就在我國證券市場統一指數遲遲未能推出之際,海外指數編制機構早已紛紛瞄準這一空缺,編制各自的中國統一指數并投放市場。1996年,道瓊斯公司推出了道瓊斯中國指數系列———道瓊斯中國88指數、道瓊斯中國指數等;就在去年9月,道瓊斯指數又聯合國內傳媒公司推出了中國600指數。道瓊斯有關人士還坦言,要使該指數成為一個對中國市場業績水平的統一觀測標準。資源的流失、商機的喪失,也成為國內統一指數推出的另一個無奈。 還有一個現象不容忽視:去年10月,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以中國鋁業、中國人壽等16家代表行業和經濟總體格局的中國大企業構成的中國股票指數為標的,推出中國股指期貨。曾搶先推出日本日經指數股指期貨的新加坡交易所,也已透露有意推出中國股指期貨,并將其作為爭奪亞太地區衍生品業務的戰略性舉措。 基于統一指數之上,海外機構搶注中國指數期貨,金融產品的“外包”,不僅使得資源和利潤外流,我國金融和證券市場的定價權可能進一步旁落。統一指數推出,不排除是危機促動的結果。 撬動金融創新? 滬深300將撬動市場新一輪重要的工具創新,而指數期貨首當其沖。市場人士普遍認為, 統一指數是指數期貨推出的基礎。目前,我國依然是單邊市場,投資者想要盈利只能通過做多來實現,一旦股市出現大幅下跌,市場卻無法向投資者提供一個對沖風險的工具,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國投資者的脆弱。在近幾年的熊市里, 券商等一大批機構的集體虧損也是一個佐證。在成熟資本市場,股指期貨早已是機構投資者用來規避風險及套利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我國股市要走向成熟,股指期貨的推出是一大趨勢。 趨勢之下,卻沒有一個可以依托的指數。業內人士認為,長期以來,我國股市一直分為滬市和深市兩個市場,股指也是各行其是,沒有一個反映中國股市整體情況的指數。單一的市場指數無法做股指期貨,比如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一種指數做股指期貨標的,如果投資人持有的是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就無法很好地對沖了。因此,跨市場的統一指數是指數期貨的前提。 申銀萬國分析師桂浩明認為,股指期貨的亮相還需建立一個交易平臺,一系列配套的管理體系也要搭建起來。交易所有關人士表示,統一指數推出后并不會立即推出股指期貨,滬深300還需要在一段時間內接受市場檢驗。但是,推出股指期貨、建立賣空機制、完善市場功能,統一指數已經創造了一個不可缺少的前提。統一指數催生創新,還包括一系列衍生產品,如跟蹤統一指數的基金、統一指數ETF等。從國際市場經驗看,市場中的指數期貨,也還需要股票期貨的配合。 掩蓋在產品創新下,市場格局也將悄悄謀變。中小企業板的推出,大量中小型企業開始登陸深圳。深交所將成為未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在國際上,主板與創業板也都是兩個獨立的體系。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深市存在向中小板過渡的趨勢,深市主板股票地位日漸尷尬。建立統一指數將有可能成為其向未來主板市場過渡的一條途徑。 話說回來。昨日早盤股指一度上揚,后市則一路看跌。這種走勢,是否意味著市場對未來的金融創新有喜有憂、且憂大于喜? 擔當救市指數? 市場對統一指數的出爐有很多期待。但是,統一指數這一新標尺,能否為投資者帶來一個新 牛市?我們還需理性看待。“統一指數,不是救市指數。”市場分析人士黃湘源說道。雖然此次推出的滬深300,指數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也能為投資者提供一個真正反映市場狀況的參照。但是,統一指數本質上和以前曾被賦予創新功能的形形色色的股票指數并無區別,其自身也只是能夠為股市帶來更多創新的一個創新品種而已。 統一指數承擔不了“救市”的重任。業內人士認為,滬深股市之所以沒能成為經濟增長的晴雨表,并不是股市缺少反映經濟增長方向的藍籌股。說到底,還是股市功能定位問題。 在融資唱主導的不健康的市場定位下,在股權依然分置、大股東一股獨大的現狀下,在上市公司缺失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下,僅僅依靠藍籌股的有限力量引導市場,并不能解決股市結構性的矛盾,離改變股市現狀的目標也差得很遠。以藍籌股為標的的上證180、上證50、深證100等指數,均無功而返,似乎是一個例證。統一指數,又一個積極倡導藍籌標準的指數,也未必能如投資者所愿。救市,還需對癥下藥。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推出統一指數帶動股指期貨創新,并不是一件值得中小投資者慶幸的事。從國際經驗來看,股指期貨這一技術要求較高的投資方式,服務對象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不斷下跌的市場中,做空機制往往更有利于進一步做空滬深股市。在這種情況下,中小投資者損失只能更加慘重。 “統一指數”將推出的消息一出,市場下跌了,滬指再次跌入1200點關口。這或許也是市場更加理性的表現。 本報記者 蔣婭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