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聚焦QFII > 正文
 

瑞銀QFII的A股價值觀 看淡市場只考慮部分公司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9日 14:49 《全球財經觀察》

  迄今為止,QFII始終高調看多中國股市,而讓境外投資者感興趣的不是整個和實體經濟脫節、錯綜復雜的A股市場,而是A股市場上治理得較為出色的上市公司

  文|程喆

  袁淑琴很難忘記兩年前的那一幕。2003年7月9日上午10點15分,北京君悅酒店。她在
眾目睽睽之下親手撥出申銀萬國上海營業部的電話號碼,買進了四只股票。這是QFII獲批進入A股市場后的第一次委托投資,被稱作“QFII第一單”。而袁淑琴本人,則是第一個進入A股市場的境外合格投資者,瑞銀集團的中國證券部主管。

  事實上,QFII進入中國將近兩年。A股市場上的投資者們對于QFII也從最初的好奇觀望到之后的盲從跟莊,也包括不吝批評責難。可以說,包括基金經理和散戶投資人在內,幾乎所有人都在慢慢調整著自己對于境外來客的認識。

  不到兩年,瑞銀集團的QFII額度已經從當年的3億美元增加到如今的8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這些額度已經全部用光。袁淑琴每次談到海外投資人對于中國股市的熱情都顯得無比開心,兩年前瑞銀剛拿到牌照時預計吸納5000萬美元,結果瞬間到位。談到瑞銀希望從外管局一次性獲批更多的QFII額度,她笑著又說自己要的太多,外管局肯定不會給。

  包括瑞銀、高盛等優秀投行和國內的基金經理在內,幾乎所有投資顧問都認為,盡管股市在不斷下行,但好公司和壞公司在目前A股市場上的表現區分也越來越明顯。瑞銀亞太區的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更是指出,在銀行業零售業正準備到香港和內地上市的前夜,海外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興趣肯定在增加而不是在減少。實際上,讓境外投資者感興趣的不是整個和實體經濟脫節、錯綜復雜的A股市場,而是A股市場上治理得較為出色的上市公司。投資者的方式是一次性考察40家或者50家公司,從中選出管理好、盈利高的對象。安德森特意點出2005年可能在A股和H股市場都有良好表現的銀行業、零售業和通訊業,“這些行業代表著我們背后的投資者喜歡的,所謂‘中國的活力經濟’。”

  QFII如何看A股市場

  發掘A股價值,不僅是QFII的工作,更是每個國內機構投資者的要求。對個股,誰都希望挑一個準一個,而經常通過選擇成為十大流通股東而受到市場熱烈追捧的QFII,其所為對引領市場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

  來自臺北的瑞銀臺灣區研究部主管林傳英(Herald van der Linde)在亞洲工作多年,相當熟悉亞洲證券市場。在他看來,臺灣QFII從嘗試開放卻持續虧損,到最后完全放開額度,得到穩定發展這將近10年間所走過的歷程,也許正是內地QFII未來的方向。

  正如林傳英所言,國際投行普遍認為,由于資金流動性的限制,QFII的設立只是給了外國投資者一個進入潛力巨大的資本市場的機會。盡管目前除了以交易聞名的瑞銀在上海設立了有十余名研究員的代表處,其余投行甚至都沒有建立起專門以內地為基地的研究A股的機構。“這種情況近期會有改善。”摩根大通的首席經濟師龔方雄說,從去年起,他就把主要辦公地點從香港搬到了上海,據龔方雄稱將于2005年年中招兵買馬,建立起一支A股研究隊伍。

  的確,在投行經濟學家的眼里,A股投資價值的逐步顯現幾乎是不容置疑的共識,特別讓高盛得意的就是去年主承銷中興通訊(資訊 行情 論壇)從A股到H股上市一案。顯然,在中興的A股股價已經低于H股的當前,高盛方面人士屢屢以中興為例指出,中國股市仍然充滿投資機會,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在通過良好的公司治理體現其投資價值。這也代表了瑞銀中國研究部的觀點。

  然而,A股市場的諸多不足也讓QFII頗覺頭疼。袁淑琴表示,QFII希望見到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監管機構可以以市場為主導,允許QFII研究開發和股票、債券有關的新的投資產品——這顯然可以分散投資者的風險。包括為目前將入市的保險基金、社保基金而設計的一些新投資產品。在QFII看來,“現有的品種實在太窄太少了。”

  投行普遍回避談及監管,“畢竟已經講得太久。”袁淑琴表示,希望A股市場可以加強監管,希望非流通股的問題盡快解決,同時鼓勵更多有實力的公司在A股市場上市。事實證明,只有在A股上市的公司內容更豐富,只有以增量解決存量,基金包括QFII才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實際操作中也不至于左右為難。“一切的前提在于能否成功樹立起一個誠信的市場。”袁淑琴的話表明,境外投資者對A股提出的要求,不在于眼前的回報而在于中國證券市場未來發展的前景。而從2004年中國超過9%的GDP增長支撐來看,投行的經濟學家和QFII的操盤手們仍然對目前管制嚴格的證券市場充滿期待。

  “我們為什么選擇了中國的而不是印度的股市?”安德森笑著反問。

  QFII投資了什么A股

  “中國QFII:沒有痛苦,只有長遠的收獲(China's QFII: No Pain, Only Long-term Gain)。”

  這是何顯鴻當年在QFII出臺的次日寫給客戶的報告標題。當時還在擔任美林中國證券部主管的何顯鴻如今是最大額度的QFII擁有者,瑞銀投資銀行的中國研究部聯席主管。何顯鴻在談及2005年時指出,瑞銀目前看好一些能嚴格控制生產成本,且以中小型企業居多的行業,例如機場、貨柜港口及高速公路。而另外幾位分析師作出了補充,還看好零售、消費品及乳業,而汽車業在目前被低估的情況下也會有起色。

  事實上,瑞銀的作用類似經紀。不管QFII增持還是減持,擁有決定權的始終是背后的海外機構投資人和基金經理,QFII只是就自己的研究向對方提出建議。

  袁淑琴透露,如今瑞銀持有的8億美元QFII額度主要投在A股、可轉債和股票基金,另有10%投在國債。其中,可轉債30多只,股票基金40多只。而海外投資者對可轉債和基金的巨大興趣和袁淑琴在QFII獲批之初的預期有所出入。她本以為只會有部分全球性投資者憑著自己對中國的熟悉而積極入市,沒想到來的個個幾乎都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大牌投資機構。

  瑞銀方面表示,盡管2004年股市低迷,海外投資者通過QFII投資大盤藍籌股仍然獲利頗豐。針對外界對瑞銀所謂部分操作快進快出的置疑,袁淑琴表示不理解,“中國的問題在于散戶太多,關鍵時刻起作用的還是機構投資者。所以請大家不要以瑞銀為風向標,我們只是按客戶的要求辦事,所以未必每一筆都是聰明的操作。”

  不難理解,QFII的進入,在穩定了中國股市的同時,不希望讓自己的能量大到輕易可引起震蕩。然而這也意味著A股市場對于QFII來講,仍存在諸多不明朗因素。

  QFII聲稱需要更多額度,用袁淑琴的原話來講,“希望外管局可以實現,有多少客戶就批給我多少額度。”但問題在于,盡管這些額度很快用掉的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股市,但只要股權分置不解決,根本問題仍然存在,境外投資者的信心終將隨著嚴厲的管制瓦解。除非等到許小年“千點論”里那場純凈完美的末世再造,否則中國這個賭場一樣的股市永遠會讓更多的境內機構投資者心有余悸。

  臺灣用了六年時間完全放開了QFII額度上限。袁淑琴一再聲稱,太快放開額度限制不見得是好事,瑞銀也沒作這樣的指望,暫時只能預期再獲批2億到3億美元的額度。

  實際上,盡管證券部主管袁淑琴一再表示,瑞銀的QFII客戶沒有人減額只有人增額,首席經濟學家安德森還是不知道股市的下跌究竟何時到頭。盡管會給A股市場帶來下跌壓力,他還是認為2005年,QDII已經到了出臺的最好時機。能給大家帶來些許希望的,還有新股發行的解禁。

  當讓安德森用一句話概括2005年中國股市,他遲疑了一下,吐出兩個字:“無聊。”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QFII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新酷鈴選
最新最HOT鈴聲推薦
雙響炮
經典四格漫畫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