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資金嚴重不足 藍籌股股價可能會再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6日 07:07 北京青年報 | |||||||||
2004年四季度以來,不少藍籌股市盈率跌進10—15倍,但超跌后的技術性反彈卻遲遲不出現 2004年四季度以來,很多藍籌股的重心越來越沉,不少藍籌股市盈率跌進10—15倍,但超跌后的技術性反彈卻遲遲不出現。2005年第一個交易日,石化股、汽車股等藍籌股再度破位下跌,拖累大盤創出五年以來的新低。藍籌股是否會出現“流動性折價”,而步封閉式
集中持股造就輝煌 基金在2003年取得輝煌的投資業績,與其倡導的“價值投資”直接相關。但實質上,是基金從原先的分散投資轉變為集中持股的必然結果。2003年,基金首發規模為678億份,再加上1000多億份老基金,扣除債券型基金掌控的資金,基金可動用買賣股票的資金,已超過A股流通市值的10%。如此規模的資金,持股向價值股票“集中”轉移,必然導致在某些板塊、個股上,出現資金和籌碼的失衡,其結果就是這些股票持續上漲,直到基金把資金都變成股票。2004年初,隨著基金手中可動用資金的枯竭,沒有資金繼續支持藍籌股的上漲就走到了盡頭。 增量資金嚴重不足 盡管2004年1-11月,基金募集規模達1734億元,超過了前五年的總和。但隨著國企委托理財資金的撤離,券商自營、理財資金規模的減少,以及私募基金規模的萎縮,導致與基金具有相同投資理念的資金持續減少,即流出A股市場的資金數量,要遠大于新發基金的規模。這就造成無論是A股市場還是“價值投資”的對象藍籌股,在資金面上都顯得捉襟見肘。滬深股指、部分藍籌股只能以持續下跌最終求得資金和籌碼的平衡。由“二八”現象到“二線藍籌”,其實質是持“價值投資”理念的機構,已無力支撐多板塊的活躍,只能把有限的資金更集中使用。 雖然保險資金、企業年金等有望在2005年直接進入二級市場,試點券商集合理財、券商股票質押貸款等也能帶來增量資金。但大盤已持續低迷了四年,A股市場對場外資金的吸引力大為降低,保險公司更傾向組建產業投資基金,在非流通股交易市場尋找機會。估計保險資金、企業年金開始進入二級市場的資金并不多,主要以參與戰略配售為主。2004年基金業績普遍不理想,將拖累基金2005年的發行,雖然2005年基金發行家數可能創新高,但總募集資金將比2004年有所下降。 基金缺乏對手盤 目前150多只基金擁有3000多億元的資產規模,在證券投資基金規模日益擴大,取代券商成為市場主力的背景下,基金目前已掌控兩市A股25%的流通市值。由于基金資產規模“一股獨大”,在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機構投資者中,缺乏與其規模相近的對手盤。這使得在藍籌股上,基金只能跟其他基金博弈,大家都買入各自看好的股票,坐等后來者來“抬轎子”。隨著大盤的不斷走低,眾基金持股大多已近滿倉,在后續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必然導致“后來者”對基金重倉股的“戒心”。 封閉式基金曾是投機資金追逐的品種,上市之初也曾有很大的“溢價”。但隨著保險資金的介入以及投機資金的逐漸退出,封閉式基金的價格也由“溢價”變為“折價”。保險資金持有封閉式基金巨大的份額,使其他資金不敢和保險資金“玩”,造成封閉式基金的流動性越來越差,封閉式基金“折價率”也越來越高。目前基金重倉持有藍籌股,與保險資金囤積封閉式基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基金持股集中度越來越高時,一旦有基金對某只股票出現動搖,其累積的風險也難以回避。 公司治理風險難控 近期,伊利股份、兗州煤業(資訊 行情 論壇)、四川長虹所暴露出的問題,反映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上存在缺陷。目前包括基金在內的一些機構,正在反思是否應對藍籌股重新估值,即在給藍籌股估值后,是否應再給出“治理風險”折價。國外投資者非常注重公司治理“透明”,對于治理不透明的公司,即使公司前景、業績再吸引人,國外投資者即使介入,也事先給出“治理風險”折價,要么就采取回避的態度,瑞士銀行退出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就是這方面的反映。在香港的H股價格,是包含“公司治理風險”折價后,國外投資者給出的該公司估值。 詢價機制擠出泡沫 從2005年1月1日起,將實行新股發行詢價制。詢價制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標志著證券市場從溢價發行時代,進入議價發行時代,二級市場上的高定價體系將走向崩潰。資料顯示,2004年上市的新公司股價,至少有100億元的“水分”。一旦詢價機制實施,股價水分擠出效應會馬上出現。另外,在詢價制下發行的新股,上市首日平均上漲幅度,估計也將下降到20%左右,很難再出現上市首日漲幅50%的個股。非流通股可以公開流通,必然拖累股價重心下移。2005年,A股市場的整體定價水平,仍將處于下降的趨勢中,兩市市盈率還會繼續創新低,藍籌股受其拖累也在所難免。 股市自有運行規律 股市的漲跌,自有其內在的規律。對上市公司的估值,多數時間并不是很理性的,即使是歐美股市也不例外。在市場資金面寬裕,大盤走勢十分活躍時,會不斷上調對公司的估值,甚至創造出新的估值方法,到時股價會遠離其內在價值,直到一個神話的破滅。比如在網絡股盛行的時代,就曾出現過“市夢率”等多種估值方法。反之,當市場走勢頹廢,資金不斷從股市中抽離,特別是在一輪熊市的尾段,市場同樣會表現得“非理智”,股價會向下偏離其內在價值,直到否極泰來上演大逆轉。市場目前處在后一種情況中。 綜上所述,隨著基金持股由“集中”到“分散”,基金目前的重倉股存在“流動性風險”。再加上隨著一批航母級公司的上市,市場估值水平面臨新一輪結構性調整。同時,隨著一批新藍籌的發行上市,以基金為代表遵循“價值投資”的機構,持倉品種也將進行調整。2005年市場會出現一些藍籌股一旦被基金拋棄,它們的股價會一跌再跌,甚至會步封閉式基金“高折價”的后塵。 文/民族證券 作者:天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