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僅僅是廉價融資 失去自由也是代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8日 15:26 《浙商》雜志 | |||||||||
《浙商》雜志 文/ 邵捷 7月底,中小企業板關于誠信問題的輿論主角是來自浙江紹興的精工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關于它的董事長金良順人在德國 ,“神”在公司的怪聞,引發了全國媒體的圍剿,精工科技的危機公關也是耐人尋味……
對于廣大正在奮力上市和已經上市的浙江商人們來說,精工科技的風波,其實凸現出浙江民營企業在經過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后,面臨的發展理念轉型的迫切性。 風波緣起于老板“分身有術” 不久前因企業上市一舉圈得2.3億元的精工科技董事長金良順,這位紹興商人在帶著成功的喜悅敲響上市鐘聲不到一個月,就深深地體會到股民的錢并不是白白的拿的,因為他的公司成了突然陷入全國媒體口誅筆伐的旋渦中心。 這場風波起得簡單又奇怪,它不像日常那些失信的上市公司那樣,往往涉及虛假的財務報表或者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這樣的惡劣行徑,此次風波是源于對一個常識的懷疑:董事長金良順究竟有沒有“分身術”? 風波的發端是7月27日中國證券報發表了該報記者寫的一篇文章:《精工科技董事長人在德國 “神”在公司》,文章說,精工科技在其7月24日刊登的《第二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議公告》中稱,“會議于2004年7月22日上午9時整在本公司會議室召開,應到董事9人,實到董事8人,獨立董事張其林先生委托獨立董事馬洪明先生代為出席并表決。”而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實際情況是,在開會“應到董事9人”中,董事長孫建江、董事金良順兩人,正在德國睡覺或過夜生活呢! 此文一出,立即輿論大嘩,還沒有從中小企業板上第一個失信案例——江蘇瓊花的欺騙陰影中走出來的公眾,憤怒的情緒再次集結,這篇文章迅速在各大網站、報紙、電視臺中流傳。該消息刊出后,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深交所立即就這一問題對精工科技發出問詢。 精工科技第二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是一次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共通過14項決議,內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修改《公司治理綱要》、收購杭州專用汽車有限公司70%股權、授權董事會為控股子公司提供銀行融資擔保、授權董事會3000萬元以下資產處置和對外投資權、《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制度》等。 正是如此重要的會議,精工科技在公告開頭特別強調:“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對公告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負連帶責任。” 可事實卻出現明顯的虛假,公眾因為受騙而產生的憤怒,使精工科技的股價在7月27日當日以接近跌停收盤。 此前,精工科技剛剛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務報表,作為深圳中小企業板塊中首家披露半年報公司,其利潤增長緩慢已經使公眾產生了濃重的失望情緒。此次的虛假陳述更給了公眾一個宣泄不滿的機會。 精工科技對撼全國媒體 可令人奇怪的是,面對這么簡單的事實,面對普天蓋地的輿論指責,精工科技竟然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死扛”:在中國證券報出來的第二天的7月28日,精工科技發出董事會決議補充公告,“擬因公出差的公司董事長孫建江先生、董事金良順先生在出發前對修改后的會議文件進行了仔細審閱,并予以簽字確認。7月22日,公司二屆三次董事會會議正式召開。公司共有董事9名,其中6名董事現場參加了本次會議,正在德國出差的2名董事孫建江先生、金良順先生利用視頻通訊手段參加了本次董事會,獨立董事張其林先生委托馬洪明先生出席表決。” 明眼人一眼看出,之所以做這么多的解釋,是因為由于會議當天有很多資料,通過視頻是沒辦法讓遠在德國的董事長詳細了解的,所以公告繼續解釋說,之前的材料已經給董事長看過了!公告中還提到,公司委托律師北京市星河律師事務所認為:“孫建江先生、金良順先生通過視頻通訊方式參加董事會不違反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貴公司二屆三次董事會會議合法、有效”。 這樣的解釋根本沒有起到證明自己沒有說謊的效果,因為在關鍵的董事會參加人數上,兩次公告互相矛盾: 第一次公告說8位董事到場,這次公告卻說只有6位到場。 一個弄巧成拙的解釋,反過來卻在證明批評方——中國證券報的批評符合事實! 這樣死不認帳的態度立即引起了媒體的更大的憤怒和火力抨擊,在精工科技做出解釋的當天,中國證券報繼續揭露說,“ 本報昨日報道,精工科技董事長孫建江、董事金良順在該公司二屆三次董事會召開期間身在德國,但公告中卻稱‘應到董事9人,實到董事8人,獨立董事張其林先生委托獨立董事馬洪明先生代為出席表決’。 記者注意到,‘利用視頻通訊手段參加’與‘實到’存在顯而易見的差別。” 遠在西南的成都商報也怒不可遏,以《精工科技信息披露又撒謊》為題,指出,“董事長沒有出現在董事會會議現場,原本不是什么大事,正因為不是大事,就更用不著說假話。但是,連小事都沒說真話,投資者自然會更加懷疑“上市公司還有多少誠信可言”。即使該董事會決議有效,投資者也“很傷心”了,難怪公司股價要大跌。” 上市,以“失去自由”為代價 在上世紀90年代早期,浙江有家著名的企業成功上市,據某記者描述,當時,這家企業的董事長很興奮,在一次參加人數眾多的大會上,用很濃重的浙江口音高興地說:上市好,這個錢拿來不用還的。 話語雖直率,但確實一針見血地說出了中國證券市場的缺陷:上市企業只知道圈錢,鮮有考慮給予投資者回報的,上市圈錢好象是白拿的。 精工科技的說謊風波,似乎在預示,想吃上市這頓大餐而不買單已經不可能了。 精工科技此次之所以造成極其尷尬的局面,從表面來看,主要是沒有及時做好民營企業上市后,變身成公眾公司的角色轉換:往往是浙江民營企業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企業決策機制就是“老板說了算”,這種機制重實際,靈活性強,輕形式,對制度形式的表述上顯得相當粗糙,像很多公司,董事會只是擺設。 可是當公司一旦上市,公眾投資者的利益,對公司的知情權,監督權,決策權必須通過制度化的軌道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來保證。可是,像精工科技這樣的公司,因為沒有及時的轉型,進退失據,以至于在市場上造成了失信的極壞印象,這種壞印象使它二級市場的股價大跌:在風波發生的前一天,收盤價為16.46元,到8月9日收盤價格僅為13.75元,在11個交易日中,下跌15%以上,而同時期上證綜指僅僅下跌了一個百分點。 二級市場價格下跌損失的是流通股股東的錢,雖然與公司沒有直接的關系,可是,過低的股價將嚴重影響精工科技的再次融資。 不過,損失最大的是公司的信譽, 精工科技說謊被中證報揭露,一位資深律師無可奈何地告訴中證報記者:“這樣的董事會實在太多了。”他呼吁:“是到該管管的時候了。要不然,誰還相信上市公司呢?連董事長在不在會場都不說真話,上市公司又有何誠信可言?” 打造百年老店,把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做強并永續經營,一直是不少浙商的夢想,當企業形成一定的規模之后,企業的信譽就越來越受到浙商的看重。記者采訪發現,有不少浙江商人其實根本不缺錢,但還是很向往上市,因為上市可以提升知名度,可以在開拓市場的時候更加取信于客戶,像恒生電子(資訊 行情 論壇)、杭蕭鋼構(資訊 行情 論壇)等近年來一大批上市的浙江民營企業都有類似的考慮。 可是,在誠信上遭遇重大損失的精工科技,這是它在上市后,支付了第一筆重大的成本,假如,以后不給流通股股東回報,業績下降,證券市場這個越來越透明的市場就會把企業的窘況一覽無余的表達出來。,進而帶來企業信譽上的惡性循環。 天通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是中國第一家以自然人控股形式上市的企業,它的老板在上市后的心路歷程也許可以給后來的浙商一個參考。天通股份在2001年上市后,企業主導產品所在的IT業剛好處于大的回調期,那幾年,天通股份董事長潘廣通雖然手上握有圈來的巨額資金,但日子卻比上市前“難過”,據海寧當地一位企業家向筆者回憶,"老潘當時非常擔心公司利潤下降,與上市前相比,老潘似乎更累。因為這兩年世界IT業大調整也同樣殃及軟磁業,在公司上市之前,老潘覺得反正天通是自己的,去年賺個6000萬,今年賺個3000萬都無所謂,但現在如果凈利潤大幅下降,市場肯定不答應,并會直接影響到其個人的聲譽。所以老潘現在成天想著如何創造利潤,日子其實并不好過。" 像潘廣通這樣對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有著深厚的感情,非常愛惜公司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這種委托人和代理人合一的公司所有權結構,是浙江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 可是,上市后拿了股民的錢,成了公眾公司,就不自由了,就會有很多眼睛盯著,尤其是媒體和專業的機構。信譽是公司的生命,小心翼翼地維護信譽,讓付出真金白銀的股民放心,就是上市公司日常維護形象的核心內容,這就是上市圈錢的代價,也是對企業發展的一種有力促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