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改革派著稱的郭樹清離任證監會,就任山東省委常委、副書記,成為了在證監會任職時間最短的主席,引發市場的普遍關注。
任職證監會主席時間最短的郭樹清,其離任能獲得媒體和市場前所未有的聚焦,既源自其銳意改革的騎士精神,契合了資本市場期盼已久的系統變革訴求,又反襯出市場擔心郭樹清的離任會否使當前的改革被虛置之虞。
簡易梳理郭樹清就任證監會主席的506天,不難發現其短暫的在任期間就出臺了70余項改革舉措,超越往屆任何一任主席。同時其改革不僅節奏快,如新政規模即幾乎是每六天一項新政,甚至在離任前3天連發9個改革文件,令人目不暇接。
這些改革內容盡管看似繁雜,卻透出郭樹清全面系統的市場化改革思路,并可清晰辨識出其改革的兩大核心主線。其一,通過出臺立足現實的簡政縮權,不斷探尋監管與市場的行權邊界。如取消和下放35項行政審批權,公開強調對內幕交易零容忍,設立投資者保護局,提高IPO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甚至提出IPO“不審行不行”等問題,都旨在探尋市場與政府的合適邊界,重構市場制度和交易秩序,矯枉監管層的越位、缺位和錯位監管等問題,避免權力過度介入市場下的尋租和監管被俘獲問題。
其次是培育市場主體,健全市場自律和重構中國資本市場金融生態環境。當前國內資本市場發育不全和競爭不充分,市場糾偏和自律能力存在功能性匱乏等,出現了市場跟不上監管改革節奏等問題,牽制了市場化改革步伐。為此,證監會一方面放松機構投資者設立門檻,降低券商和基金公司等的牌照含金量以打破壟斷,在506天時間里新增97個QFII等,為資本市場培育一個充分競爭的場域,另一方面放松營業部開設管制、開放資產證券化、托管和通道業務、啟動轉融通和融資融券業務等,從而既為資本市場營造一個充分競爭的場域,又培育市場糾偏能力和市場自律能力等,以解決市場創新跟不上監管改革節奏之現象,以為重塑市場制度和秩序提供市場基礎。
他為當前股市改革,走出了股市長期受困“先改革還是先治理”的宿命,開啟了務實改革的新路徑。中國股市自成立以來就陷入了“是先改革還是先治理”中,這種對改革與治理的優先排序,實際是一種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混沌,不僅使股市難以走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政策市泥潭,而且牽制了市場的自律、自治能力,扼殺了市場自發創新的激情,并帶來了大量監管被俘獲的尋租問題。郭樹清上任后摒棄“先改革還是先治理”的認知誤區,以改革中治理、治理中改革的方略,既為股市注入了鯰魚效應,又提高了股市的自治和創新活力,為市場制度和秩序重構,政府與市場邊際的重新厘定提供了可行空間。
當然,郭樹清任職證監會期間,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政策,公開推薦藍籌股,多次呼吁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入市等,與其整體改革中堅持的市場化理念和取向不太吻合;不過,若放置在改革的市場化取向的大框架下,這些備受市場爭議的政策可釋義為權宜之計,不足以遮蔽其改革創新者的形象。
改革未盡而斯人已離任,目前的改革是否會導致人走茶涼?未然,在改革已成為未來經濟社會主旋律的當下,唯一可能會改變的或將是改革風格,即由郭式風格轉向肖式風格。鑒于去年肖鋼把銀行理財產品警示為龐氏金融,以及其在參與1990年代廣國投破產風波的果敢等,我們期許肖鋼治下的資本市場,或將會旋起一輪與郭樹清殊途同歸的針砭時弊式“肖旋風”。畢竟,歷經二十余載卻依未成年的股市,已不容再回到“先改革還是先治理”的混沌中裹足不前。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