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允峰
從4月1日起,在內地居住的港澳臺居民即可開戶直接投資A股,市場人士直呼大利好,券商也在為此摩拳擦掌,然而這一消息的主體即港澳臺居民的反應卻并不大熱烈。從媒體報道以及網上討論來看,開戶手續不夠便捷、交易規則差異大、對A股市場“看不大懂”、不想被垃圾股套牢,均是境內港澳臺居民選擇觀望的理由。
對港澳臺居民開放A股,這則利好和大規模引入QFII等長期資金類似,都是證監會期待海外資金能夠來A股做長期投資者。但很顯然,港澳臺居民目前對A股市場并不太感興趣。美國股市連創新高,而國內股市則顯得低迷不振,以至于IPO也被暫停半年了。對港澳臺開放A股能否成為A股恢復IPO的儲水池,其實更主要取決于A股市場的市場環境建設和制度改革。
俗話說,“打鐵還得自身硬”,“栽下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國內股市自從創下6000多點的新高之后,因為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股市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股指期貨和做空機制的出臺,以及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讓A股市場低迷了許久。證券市場缺乏的往往不是資金,而是投資者對市場整體環境和制度建設的信心。目前A股市場最受投資者不滿的是對市場造假和欺詐上市懲罰太輕,A股市場違法成本太低,以及新股發行改革遲遲不能和海外成熟市場接軌。
在當前A股市場,只要能夠上市,哪怕是欺詐上市,大股東都能夠獲得巨大的利潤,對違法違規的懲罰猶如毛毛細雨。在這種法制環境下,上市公司一心只想把手中的限售股賣個好價錢,A股淪為大股東限售股兌現的場所,為了獲取最大利潤,財務造假和粉飾報表不斷被發現,至于投資者回報問題更是20多年來進步不大。在目前法制環境下,投資者要想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難于上青天,可以設想,A股如果對港澳臺開放后,這些投資者遭遇同樣的市場環境之后,期待這些資金成為長期資金很可能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現在新股發行改革迫切需要的是讓證監會把新股發行審核權下放給交易所,證監會回歸到監管本職工作上,并對從事新股發行中介的保薦機構、詢價機構和承銷商更多的監督。只有讓證監會掌握的新股發行審核權的資源變成市場化發行,變成交易所的正常市場行為,其中的貓膩才能減少。最近管理層強調新股發行“蘋果要賣蘋果價,蘿卜要賣蘿卜價”,這說明管理層意識到了新股發行中的非市場化做法導致了財務造假粉飾報表魚肉投資者的狀況。 無論是香港股市還是美國股市,都有成熟的新股發行機制,我們國內只需要強化對違法者的懲處,借鑒這些市場的做法在技術上應該不存在障礙。
解決了市場法制環境和新股發行問題,要讓對港澳臺投資者開放A股的政策發揮更大正能量,還需要盡早開通國內投資者投資海外市場的渠道。不管是港股直通車也好,還是美股直通車也罷,拓展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可以有助于降低A股市場的泡沫,畢竟,在沒有對比和外來壓力之下,期待A股市場從新股發行到上市流通之后的泡沫自動消失是不現實的。當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港股、美股或A股的時候,A股市場法制環境建設和制度建設的水平會突飛猛進。
筆者期待管理層能正視市場存在的瑕疵和問題,盡快清理市場法制環境,出臺集體訴訟機制,支持投資者的民事訴訟賠償,對A股新股發行要進行徹底改革,把優秀的、擁有回報投資者意識的公司引入A股,如此才能讓整個市場欣欣向榮,吸引港澳臺投資者來A股做長期投資者。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