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學文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資本市場退市制度的真正實施,就好比打開了湖泊水源流動的口子,先不管口子有多大,但至少有進有出的渠道已經打通,整個市場不再是死水一潭。而在800家新股待發、首次公開募股(IPO)堰塞湖高懸于頂的背景下,退市出口的建立則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長期以來,市場只進不出,使得市場缺乏自我凈化的循環功能。誠如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促進生物進化,其實這一法則在資本市場同樣適用。只有具備競爭優勢的上市公司越多,才能體現市場欣欣向榮,若是那些在自身所處領域無大建樹、靠啃食資本市場為生的上市公司越多,則可能造成資本市場生態的結構性失衡。
股市生態要想避免出現這種尷尬,就必須加強優勝劣汰機制的建設,一方面讓劣質公司淘汰出局,另一方面通過市場機制促使公司規范運作、努力經營,不斷提高企業自身能力。而這一切都有賴于一套嚴格、規范和高效的退市機制的形成,只有這樣資本市場才能有進有出,健康循環。
事實上,退市制度建立既久,只是由于諸多頑疾的桎梏,使得一直以來退市政策形同虛設,資本市場上“不死鳥”層出不窮,“烏雞變鳳凰”的故事不時上演。這些現象的發生,給尚不足夠成熟的投資者造成惡劣影響,如一些炒作資金借機漁利,而一些不明真相散戶則跟風受害。更為關鍵的是,市場上清風難存,不利于健康理性投資理念和文化的培育形成。
結合當前不少暫停上市公司久停不退、懸而未決以及待發新股堰塞湖高懸的雙重壓力背景,退市制度的正式實施,更是掐中了問題七寸。如被深交所24日否決恢復上市申請的*ST炎黃,其因2003年、2004年、2005年連續3年虧損,早自2006年5月15日起就已暫停上市。2007年,公司向深交所提出了股票恢復上市申請。但經認定,*ST炎黃2006年度存在未按規定披露關聯關系及關聯交易、虛增物流代理收入、虛增債權轉讓收入等違法行為,并通過虛增利潤使公司2006年由虧損變為盈利。試想,這樣的公司要是還是能在資本市場上存活,于市場于股民都是害莫大焉。
監管層透露,剩余已暫停上市公司是否恢復上市都將于月底前見分曉,讓達到條件的公司恢復上市,讓不符條件的公司退市,暫停上市公司存量部分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同時,退市制度的正式實施,對于緩解待發新股堰塞湖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如何解決800家待發新股的IPO堰塞湖問題,目前監管層和市場參與各方都提出了不少辦法和意見,如鼓勵向新三板分流、降低海外上市門檻、對排隊企業財務檢查等。所出辦法自然出自對市場呵護之意,但竊以為,理順市場退出機制也是解決待發新股IPO堰塞湖的鑰匙之一,讓績差的公司從嚴、從速地淘汰出局,不打折扣、不留情面、不講特殊。
如此一來,無論是對已經上市的企業,還是排隊待發企業,都會形成市場的威懾力,讓粉飾業績、企圖包裝上市者主動撤退,不敢再抱僥幸上市就萬事大吉的心理;而那些真正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好公司,上市之路也不再那么擁擠,上市之后更會加倍努力,不敢再抱一旦上市就一勞永逸的混日子心理。
事實上,長遠來看,退市制度也有助于凈化市場環境、抑制績差股、“殼資源”炒作,實現公司價值的合理回歸。簡單來說,也就有助于為投資者真正尋找具有投資價值的好公司。美國市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根據有關統計,美國納斯達克[微博]每年大約有8%的公司退市,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的退市率為6%。2009年紐約交易所新上市公司94家,退市212家。正是因為有進有出已經成為市場正常現象,才讓美國市場一直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也遴選出了一大批讓投資者收獲不菲的好公司。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