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證券 > 拿什么拯救你,中國股市! > 正文
新華社上海8月26日專電
新華社記者 潘清
經過數個回合的較量,多方終于在“2100點保衛戰”中敗下陣來。8月24日,上證綜指創下2092.10點的三年半收盤新低。
股市持續低迷讓人感受到寒意。遭遇“寒流”的A股,該如何“拯救”?
基本面不佳 A股遭遇“寒流”
上周,滬深股市反復震蕩,上證綜指則展開了一場艱苦的“2100點保衛戰”。在數度盤中失而復得之后,全周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指終于未能保住這一整數位,以2092.10點報收。這也是自2009年3月以來,滬指創下的最低收盤點位。
短短8個多月間,上證綜指年內累計下跌4.87%。但若按照3月創下的2478點的年內高點計算,滬指在不足半年時間里跌幅高達15.6%。
無疑,宏觀經濟的疲弱是導致A股遭遇“寒流”的主要原因。
最新公布的8月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為47.8,比上月終值49.3回落1.5個百分點,并創下9個月來的新低,新出口訂單、產出指數等呈全線回落態勢。
繼二季度GDP增速跌破8%之后,7月宏觀數據均再度印證了短期內經濟下滑難以遏制的態勢。低迷的貿易數據顯示外需不足,外匯占款凈減少38.2億元,也顯示資本外流的現象正在加劇。
漸近尾聲的上市公司中報披露同樣沒能給A股市場驚喜。在一份題為“中報業績風險釋放還未結束”的報告中,申銀萬國證券表示,二季度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大致持平,但是凈利潤、平均毛利率以及凈資產收益率三個環比數據顯示,上市公司業績仍然在惡化。
不利的基本面,拖累滬深股指震蕩下行。而在滬指失守2100點之后,投資者或仍難看到筑底的跡象。
擴容失度、改革失效 市場信心降至“冰點”
曾有股民自嘲地說:“股市虐我千百遍,我待股市如初戀。”然而,伴隨股指的不斷下探,憂慮甚至悲觀情緒的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股民無奈地“塵封”,甚至揮淚斬斷了對于“初戀”的情愫。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13日至19日的一周內,滬深兩市僅有近771萬戶賬戶參與交易。按照期末有效賬戶總數比例計算,100個有效賬戶中仍在參與交易的不足6個。
六七兩個月,持有流通市值在1000萬元至1億元的自然人賬戶數環比降幅均達到了約10%。而在逾六成賬戶選擇空倉觀望的同時,此起彼伏的“銷戶潮”更透露出部分散戶的失望和決絕。
投資者信心緣何降至“冰點”?除了經濟下行之外,擴容失度、改革失效也被認為是重要原因。
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滬深股市新股發行融資總額為775億元,同比下滑超過五成。但與此同時,IPO(首次公開發行)速度不減,數百家擬上市公司排隊待審,仍讓市場真切地感受到來自擴容的巨大壓力。“暫停IPO,讓股市休養生息”的呼聲也因此不絕于耳。
而今年以來監管層為遏制投機、重塑價值投資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也似乎并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除此以外,上海證券交易所風險警示板實施細則擬對ST股實行“非對稱”漲跌幅限制,被指制度設計有失公平。
“拯救”股市 完善制度更需重塑功能
A股的持續低迷,引發了一場關于“拯救”的熱烈討論。在某知名門戶網站和財經專業媒體聯手開展的“尋找中國股市振興方略”的討論中,市場參與各方冷靜地審視A股存在的種種頑疾和缺陷,試圖從制度層面為其找到根源和醫治的良方。
針對難以緩解的擴容壓力,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微博)建議,可以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把分散上市變為集中上市,即由“少吃多餐”變為“集中大餐”,以實現對新股上市價格的控制。其次是先發行,之后延遲數月或更長時間再上市,用加大打新者的時間風險來控制發行價。
合理控制擴容節奏之外,取消紅利稅、為中小投資者提供股指期貨“公平交易權”、限制做空、對股指期貨暫時實施“做多保證金”制度、延長交易時間、加大內幕交易打擊力度等等,也被視為“拯救”股市、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有效舉措。
而在許多專家看來,要實現股市的健康發展,完善制度之外更需實現其功能的重塑,即改變與生俱來的“圈錢”特征,迎來“均衡融資和回報”的價值投資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的呼聲與監管者的思路之間正日漸顯現良性互動。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就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發布相關指引,嘗試通過建立外部的鼓勵和約束機制,引導上市公司更多地以現金分紅的方式回報投資者。
正在經受“寒流”考驗的A股,除了靜待宏觀經濟見底回升,更需主動改革完善基礎制度,建立起公平且能約束絕大多數參與者的游戲規則,建立起索取與回報對等的市場架構,才能令投資者樹立明確的市場預期,從而推動市場擺脫低迷,步入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