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桂華
2011年12月30日,滬指收到2199.42點。但2011年成為史上第三大熊。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一種極不和諧的聲音,充斥于耳,那就是“救市、救市”!
如何救市?很多專家建言,擴大入市的資金量,比如擴大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資金規模,建立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A股的平臺,擴大社保資金入市的規模,促成地方社保資金和公積金入市。甚至有人建言,像美國的401K條款那樣,把老百姓養老的錢投入股市,因為“養老金的進入可以對低迷的股市起到支撐的作用”,“美國的‘401K’養老金計劃,曾成功促成了長達22年的超級大牛市”。
“養老金入市的提議得到證券界人士紛紛擁護” ,“國金證券分析師表示,養老金的入市符合成熟資本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導的大趨勢”;華泰聯合分析師也認為,“新增資金的入市無疑是市場最渴望看到”;國投瑞銀基金(微博)管理公司副總經理盛斌表示:“希望盡快打通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新農保等進入資本市場的通道。”
為什么證券界精英,對養老金入市高呼萬歲?因為養老金入市符合他們的利益!但養老金,是國人老去之后再無其他現金來源之時,度過晚年的基本依靠。豈能為一己之私,而置國人養老之依靠于不顧?
A股為何“跌跌”不休?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推出之后,A股不再是單邊市,不僅僅股市上升時能夠盈利,在股市下跌時也可以通過賣空股指期貨、賣空股票以盈利。在這一背景下,賣空力量較之以往強了許多。但為什么有人賣空?究其根本,仍在于A股估值偏高,仍在于A股存在估值泡沫!如圖表1所示,截至2011年12月29日,即使在2173.56點的水平上,剔除每股收益為負之后的2012家A股公司平均的市盈率仍高達81.16倍,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平均的市盈率分別為108.76、44.02和51.13倍。再如圖表2,全部2012家A股公司中,有977家公司的市盈率高于30倍,占樣本的48.56%。因此,相對于成熟市場,A股及三個板塊估值泡沫仍然十分嚴重!沒有不破的泡沫。在這一背景下,養老金入市,豈不是讓未來的老人承擔泡沫破滅的后果?
再如圖表3,自2011年年初以來,如果當月滬深300指數上漲幅度較大,那么下月,大股東和高管減持的金額就明顯地高;反之,如果當月滬深300指數上漲幅度較小,那么下月大股東和高管減持的金額就相對較少。如果是這樣,養老金進場救市,股票價格上漲,大股東和高管們豈不加速離場?救市,救的是百姓還是救的大股東和高管?用百姓養老的錢去救市,豈不荒唐至極?歡呼養老金進場救市的證券界精英們,是不是和期待著好行情減持市場的大股東、高管具有相同的利益?
我相信讀者的智慧!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2011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0年,“上海、江蘇、湖北、湖南等14個省份和新疆建設兵團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征繳收入收不抵支,缺口高達679億元”。同時,“據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測算,2000年至2008年全國社保基金總的收益率可能不足2%,低于同期的通脹率”。
這意味著,當下,我國的養老金就已經入不敷出,再加上養老金的投資報酬率連通貨膨脹率都補償不了,如果不增加可靠的收入來源,未來極有可能出現中國人的養老危機。在這一背景下,讓養老金進入估值泡沫依然嚴重的A股市場,豈不是透支國人的未來?
近年來,多數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大大超過了一代人的儲蓄。這意味著我們的房價已嚴重透支了未來。在嚴格的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隨著房價趨于下降,隨著地產商現金的枯竭,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也急劇下降。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地方財政,也已經嚴重地透支未來?隨著房價回歸正常,地方財政的困局也逐步顯現,地方政府建地鐵、建立交橋、修路的錢從哪里來?“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地方財政的困局及由此帶來的財政支出下降,隨著支出乘數效應,會不會導致“中”債危機?這或許有待觀察,但一定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極大的困難。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片面追求GDP增長這一政策目標的誘導下,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經濟發展,是否亦屬透支未來?這種透支是否需要未來大量的現金支付來整治環境?是否構成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債務?
在養老金已經入不敷出的背景下,在股市估值泡沫依然嚴重的背景下,讓養老金入場救市,救的是證券業、救的是擬減持的大股東和高管們。泡沫逐漸消退時,養老金的收益率將是負的,這會不會加劇養老金未來的支付危機?我們的樓市、我們的環境,業已透支,為什么還要透支我們的晚年?
誠然,養老金投資于股市,有助于股市長期中的穩定,也有助于提升養老金的收益率。但股市一日不變干凈,養老金就一日不能入市!決策者需要縝思慎行:救市不如治市!
(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