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韌 ○編輯 楊曉坤
2001年6月14日上證綜指創下了2245點峰值,十年后的2011年10月24日上證綜指卻也僅有2307點,換言之十年間A股指數幾乎是零增長,這與十年間樓市的凌厲漲幅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值得注意的是,樓市版的“401K計劃”恰好是在2002年鋪開的,國內的住房公積金計劃其實就是樓市版的“401K計劃”。從本質上而言,住房公積金是一種強制性的社會福利,它以單位和個人繳納金額的方式,保障更多人可以買得起房。1991年,上海市借鑒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在全國率先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并很快在全國推開。1994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02年3月,國務院又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修改(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決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而樓市的牛市幾乎與之同步。
為何住房公積金制度類似樓市版的“401K計劃”?看一下美國的“401K計劃”就知道了。該計劃是一種繳費確定型計劃,實行個人賬戶積累制,由雇員和雇主共同繳費,繳費和投資收益免稅,只在領取時征收個人所得稅。雇員退休后養老金的領取金額取決于繳費的多少和投資收益狀況。這是不是和國內住房公積金的繳費方式雷同?只不過美版“401K計劃”投資方向限定于股票、基金、年金保險、債券、專項定期存款等金融產品,雇員可以自主選擇養老金的投資方式,其投資風險由雇員承擔。通常,美國大公司的雇員更愿意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
美國的“401K計劃”肇始于1978年《國內稅收法》新增的第401條K項條款的規定,全面推行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股牛市也幾乎與“401K計劃”的實施同步。仔細研究國內住房公積金制度和美國“401K計劃”對于樓市和股市的支撐作用,其實就是分別給樓市和股市帶來了基礎性的剛性需求。
樓市剛性需求很容易理解,個人和單位強制性繳付的住房公積金最終只有通過買房實現消費,否則屬于自己的資金就暫時借用給別人消費了,因此一旦條件成熟每個人勢必都有激活自己買房消費的剛性需求。而美國“401K計劃”資金很多都投向了繳費單位和個人所在的上市公司股票,這其實就形成了長期細水長流的股票購買剛性需求,試想那些擁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員工的巨無霸公司,這將是一筆何其龐大的剛性需求,同時這些剛性需求最終又將轉變為員工補充養老金,因此這些員工股東勢必又會關注公司股票市值的長期增長,這對于完善A股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將是治本之策。
根據撫養比率測算,2025年中國將步入老齡化社會,A股作為養老金蓄水池的投資作用一定會逐步超越作為融資市場的作用,因此A股市場必須在未來十年走牛,而“401K計劃”既是牛市的推手,也是讓多數人分享牛市的有效手段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