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宏剛 北京報道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陳東征表示,今年兩會期間將提交幾份圍繞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提案,其中重點關注創業板市場各項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創業板市場的直接退市制度。
陳東征指出,創業板市場各項機制仍需在發展中完善,目前最根本、最需要完善的是直接退市制度,深交所關于進一步完善創業板市場直接退市制度的方案已經上報證監會。
當日,長城證券并購部總經理尹中余對記者表示:作為完善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退市制度的完善已經刻不容緩。
作為近年來一直呼吁完善退市制度的業內人士,尹中余對該進程獲得的推動感到欣喜,但他同時表示,由退市制度缺失而帶來的痼疾,只有從主板開刀才能迅速祛除。
刻不容緩
“主板和創業板市場對上市公司的退市均有安排,但在實際操作中并不能有力度地落到實處”, 陳東征表示。以主板市場為例,監管部門雖然也規定了相應的退市制度,但又增加了種種緩期執行的規定,同時重組保殼、政府救助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并形成了反向激勵。
來自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十年中,我國資本市場的年平均退市率不足1%,同世界其他主要資本市場相比小很多:美國納斯達克每年大約8%的公司退市,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退市率為6%;英國AIM的退市率更高,大約12%,每年超過200家公司由該市場退市。
反向激勵帶來的最為直觀的變化是,一些毫無價值的上市公司卻因為具有重組預期和擁有“殼價值”而獲得了不正常的高估值,尹中余稱,其危害顯而易見:不但帶來一系列發行和交易環節的問題,還使得真正的產業重組難以成行。
對此,陳東征也坦言:“通過重組、借殼等方式消化上市公司資源對資本市場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認識到退市制度缺失之弊,在剛剛誕生不久的創業板市場,這一議題遂提上議事日程。
創業板打頭陣
退市制度完善的破冰之旅雖然令人欣喜,但由創業板打頭陣而不是拿主板開刀仍有避重就輕之嫌。
尹中余稱,即使交易所未來確實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對創業板公司制定嚴格的退市制度,那么創業板公司的退市問題至少要到兩年之后才能浮出水面,投資者在此之前是不會具有真正的風險意識的,就像投資者在股改期間無視大小限上市流通風險一樣,因此創業板將無法避免過度投機的局面。
一個合乎邏輯的推論是: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以當前創業板的這種炒作熱情看,一旦出現問題公司,將像主板一樣誕生一幫傷痕累累的股民,這時再談論退市,將會和主板市場一樣積重難返。
由于退市制度的缺失,主板市場的生態已經被買殼賣殼的投機之風盡數破壞。
從主板開始完善退市制度,限制主板上市公司賣殼重組當然也會面臨障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股民權益訴求的問題,尹中余稱,有爆炒的歡笑就有價值回歸的淚水,否則中國的股市就是養老院了。
尹中余稱,從主板開始完善退市制度不會形成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因為大盤藍籌股的行情不僅不會受此影響,而且可能更受投資者的歡迎,而少數績差公司股價的爆跌對指數影響很小,而且,主板退市制度的完善會映射到創業板市場,使得暴炒迅速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