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桂林三金)成為自去年9月以來第一家獲準新股發行的公司。根據該公司發布的招股意向書,該公司將于6月29日正式發行不超過4600萬股A股,募集資金6.34億元。IPO重啟也因此而拉開序幕。
雖然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留下了太多的遺憾,但IPO重啟卻是大勢所趨。任何一個股市都不可能長期擱置新股發行,融資是證券市場最主要的使命之一,對于中國股市來說尤其如此。
從IPO重啟第一單的安排來看,至少存在三大不足。
首先,IPO第一單的安排,更多地體現了管理層的“用心良苦”,而不是市場的選擇。日前,管理層對新股發行制度進行改革,其中特別強調的就是新股發行的市場化,要讓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為此,管理層還表示要進一步淡化“窗口指導”,減少對新股發行的人為干預。但從IPO第一單的確定來看,從一開始,管理層就背離了市場化發股的原則,而體現出來的是管理層的“慈母”形象,為避免大盤股的發行帶給市場的沖擊,所以安排桂林三金這樣一只小盤股發行。在新股發行斷檔了9個月之后,在投資者目前對新股熱情很高的情況下,這種安排與市場化發行背道而馳。管理層不是淡化了“窗口指導”,而是在深化“窗口指導”。
其次,IPO第一單并沒有體現出發行制度改革的亮點。此前進行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最大的亮點就是重視投資者參與新股發行的意愿,使新股發行向中小投資者適當傾斜,提高股民申購新股的中簽率。但在IPO第一單的安排上,管理層并沒有考慮市場的需要,只是安排一只小盤股發行,這在投資者“打新”熱情高漲的情況下,顯然難以滿足投資者的需要。所謂重視投資者參與的意愿,提高新股申購中簽率,顯然只是停留在制度上,而不是落實在新股發行的過程中。真要提高新股申購的中簽率,管理層更應該同時安排多只中小盤股發行,或安排大盤股發行。
其三,IPO第一單的首發新股比例太低,將放大A股市場的劣根性。雖然在此前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中,并沒有明確提高新股首發所占比例,但卻明確規定要“增加可供交易股份數量”。但IPO第一單中,首發規模僅為“不超過4600萬股”,只占總股本的10%左右。如此一來,桂林三金發行價格的高企,市場的投機炒作將無法避免。發行人因此而最大化圈錢,大小限因此而最大化獲利,二級市場的投資風險也因此而走向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