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秀奇
IPO重啟近在咫尺,給市場資金面和心理面帶來較大壓力。但也有不少投資者對IPO重啟后的市場比較樂觀。
我們認為,IPO重啟不能改變市場運行趨勢,但對短期市場資金面存在一定壓力。本次IPO重啟應是已經開始的中期調整加速的契機。
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發行股票行為與市場基本同步,即市場上漲之時,融資額同步增加;反之,融資額下降,甚至因政策原因陷入停滯。在上升市中,IPO融資額尚不足以馬上改變市場供需平衡,而在下跌趨勢中,IPO重啟當然也難以成為市場反轉上行的誘因,因此IPO重啟難以成為市場趨勢扭轉的根源。
從歷史經驗看,中國曾7次暫停IPO,6次重啟IPO,這6次重啟都沒有改變市場原有的趨勢,80%以上為上漲。
與以往經驗相比,此次重啟IPO具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全球罕見的金融危機仍在肆虐,國內經濟出現復蘇跡象,而國內股票市場已經上漲超過50%。此時,超市場預期提前重啟IPO,無疑將給市場資金面和心理面帶來相當壓力。
實質性影響在6月后
這次IPO重啟時間早于市場預期。按照既定的安排,《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公開征求社會意見時間截止至6月5日。在《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結束并正式發布后,即會安排新股發行。這就意味著IPO在7月即可重啟,這也早于市場的普遍預期。
對IPO重啟的恐慌主要來自資金面壓力。初步估算,在每月流入資金600億元的假設前提下,IPO重啟將帶來237億元/月的資金需求 (假定現有存量12個月消化),再加上500億/月的解禁股減持壓力,市場資金面存在一定壓力。
IPO重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供需不平衡的狀態,恢復了市場融資功能,壓力只會逐步體現。市場已經通過調整對IPO重啟有所反應,但實質性影響將會出現在6月重啟之后。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IPO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漸進市場化。此前,監管層一再表示股票發行進一步市場化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而發行定價市場化以及配售方式的市場化則是發行市場的核心。
此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無疑在這兩個方面都向市場化又邁出一步。在定價方面,指出要“完善詢價和申購的報價約束機制,形成進一步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在配售方式上,則通過網下網上申購參與對象分開、對網上單個申購賬戶設定上限等措施,來緩解巨額資金申購新股的狀況,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這勢必造成打新股的收益率有所下降,因此,此次IPO重啟對資金的分流作用不宜過分夸大。
并購重組題材機會大
基于業績和估值,我們維持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趨勢持相對謹慎的看法。
主要原因在于估值仍高,扣除銀行石化后全體上市公司靜態PE高達41倍;宏觀經濟復蘇道路仍將曲折,比如4月發電量同比下降3.55%,較3月有所擴大,這體現到上市公司業績上將是根本復蘇依舊遙遠,只能是環比有所好轉;壓力測試后,美國利好出盡,樂觀情緒退潮,美股已經連續2周回落;信貸增速環比仍將繼續下降,但同比仍然維持高位。
因此,我們看到基本面、估值和流動性都不支持市場繼續大幅上漲,可能迎來數月的中期調整。在調整過程中,前期漲幅過大的中小盤股票和概念股的下跌壓力最大,投資者應該注意回避。
除了嚴格控制倉位以外,在目前市況之下,我們認為最大的機會可能還是并購重組帶來的外延式增長機會,但普通投資者卻難以把握。其次,大盤藍籌股可能會繼續得到部分主流資金的青睞,表現有望繼續超越大盤,但我們認為主要是相對受益的機會。最后,金融地產、食品飲料、家電、醫藥、建筑、電器設備、電信設備等是我們相對看好的行業。
(作者為國泰君安策略研究員,本文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