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資銀行股接連受到外資銀行等海外機構投資者的減持,市場擔憂由此引發的“蝴蝶效應”會進一步壓低中資銀行股的估值水平,繼而引發對中國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走向更深的擔憂。
在我國銀行業股份制改革進程中,工、中、建、交四家銀行分別引入戰略投資者,投資者共計持有這幾家銀行約1000億股股份。除工行的投資者持股將于今年4月和10月到鎖定期外,其他銀行戰略投資者所持股份已全部解禁。瑞銀作為其中戰略投資者持有中行H股總股本的4.44%,在禁售期結束后的第一天,以收盤價2.12港元折價12%,全部配售給了15家投資者。由此便拉開了外資機構連續減持中資銀行股的序幕。
市場出現“減持大潮”
繼美國銀行減持建設銀行和瑞銀減持中國銀行后,外資股東套現又有新動作。蘇格蘭皇家銀行于1月14日發布公告,宣布已出售所持有的中國銀行4.26%H股股份。每股售價為1.71港元,共計出售所持108億股H股,套現16億英鎊。這是最近數周內中行再次遭遇外資股減持,此前李嘉誠基金也減持了20億股中行H股,但表示將長期持有剩余的30億股H股。
蘇格蘭皇家銀行于2005年8月投資中國銀行9億英鎊,成為RBS投資財團的牽頭人,該財團在中行上市時共計持有8.47%中行股份。在中行完成H股、A股IPO之后,蘇格蘭皇家銀行所持中行股份被稀釋至4.26%。2008年蘇格蘭皇家銀行從中行獲得8000萬英鎊分紅。
與四大國有銀行被減持不同,招商銀行的外資頻繁操作更為微妙。瑞士銀行于1月8日申報,以每股13.891港元增持了541.73萬股招商銀行,倉持股比例也從7.95%升至8.15%。隨后招行被摩根大通和韓國基金MiraeAsset(未來資產管理)申報減持。香港聯交所權益披露顯示,摩根大通于1月9日拋售了507萬股招商銀行H股,每股作價13.6港元,套現6895.2萬港元,該行最新持股量為16.96%。就在摩根大通減持的第二個交易日,韓國投資大師樸炫柱旗下的未來資產也減持了252.1萬股招商銀行H股,每股作價為13.694港元,股份總值3450萬港元。在減持股份后,未來資產的好倉持股量也從12月31日的7.09%降低至6.99%。不過,最新資料顯示,瑞銀又將其好倉持股比例從8.15%降低至7.97%。
“后院起火”引發減持
受外資拋售影響,A股和H股市場的銀行股曾一度全線重挫。有分析指出未來一段時間,類似的拋售行為可能還會繼續出現。為什么一些境外戰略投資者會在持股解禁后,沒有扮演戰略投資者角色,而是急匆匆就對中資銀行股份進行減持呢?專家認為,其減持原因屬于“后院起火”,是自身財務出現了狀況,并非真的看空中國銀行業。
因全球性資本流動性過剩造成金融衍生物過度交易,導致美國次貸多米諾骨牌的倒塌引發美國華爾街金融風暴,作為危機爆發的中心,以美國銀行、美林證券等美國本土金融機構瀕臨絕境,強烈的沖擊迅速波及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瑞銀集團等全球各大金融機構。分析人士在分析美國銀行減持建設銀行[3.884.86%]主要原因時認為:一是補充自身流動性,二是讓季報和年報好看些。因為國外銀行貸存比通常在80%甚至更高水平,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拆借資金不僅困難,且利率很高。美銀剛剛完成對美林的收購,流動性和資本金不足情況會顯得非常嚴峻。其次,國外銀行的年報通常比國內出得早,現在出售可以收回一部分浮盈收益,提高銀行盈利指標。同時蘇格蘭皇家銀行稱,出售中行股份的決定是蘇格蘭皇家銀行自去年十月以來對集團業務進行戰略審查的一部分,旨在改善資產負債表狀況。對于在中國的業務運營,蘇格蘭皇家銀行表示,將持續運營其在中國的分支網點,包括全球銀行和市場部、全球交易服務部、財富管理、以及零售和商業銀行部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