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培科
鼠去牛來,農歷新年將至。最近,有很多機構的投資報告稱“2009年大小非和限售股不足為慮。”原因是:2009年解禁的上市公司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石化的解禁量分別為2360億股、1713億股和571億股,這三家合計解禁規模大約為全年解禁總量的2/3。從解禁股東性質來看,基本上沒有減持的可能。剔除這三家公司后,2009年全部解禁數量大約為2262億股,其中IPO限售股為440億股,股改的大小非為1676億股。按照去年的實際減持量與解禁量之間29.67%至22.52%左右的比例推算,預計減持占解禁的比例將會在15%到20%之間,減持市值大約在1500億元到2000億元左右。
這些有板有眼的數據似乎很有說服力,一些解禁股也因蠱惑在前幾天逆勢上漲。
機構本來就是市場中最大的“利益人”,也是中小投資者最大的競爭者。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客觀”的基金很有可能會因收不到管理費而關門大吉;如果券商過度悲觀,理性地建議投資者多看少動,“客觀”的券商可能會因收不到傭金而日子難過。熱鬧的市場是機構的生存之本,頻繁交易是機構的最愛。于是,機構放大利好、暢談機會、回避隱患就不難理解。因此,要讓市場健康和穩定,得先教育機構投資者,而不是僅僅只怪罪散戶的跟風和投機,如果不約束最大的投機誘導者,市場的投機機制無法根除。
對于2009年的中國股市風向標,投資者一定要客觀、理性地分析,千萬別被樂觀的機構們給迷惑了。那么,實際情形究竟是什么樣的?
有數據統計,2009年共有1184次限售股解禁上市,涉及1127只股票,全年解禁數量為6906億股,大小非解禁2247億股,占全年解禁數量的32.53%,增發制造的限售股解禁為147億股,IPO制造的限售股解禁有4513億股,占全年解禁股的65.35%。以2008年12月31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大約為3.2萬億元。
不難看出,IPO制造的限售股問題在2009年將會更加嚴重,限售股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大小非的2.07倍。雖然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石化的解禁量占2009年解禁總量的67%,但是不能簡單地剔除而盲目樂觀。
筆者以2008年12月31日收盤價對這三家解禁市值進行了計算,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石化的解禁市值分別為8354.4億元、5087.61億元和4008.42億元,占2009年解禁市值的54.5%(按解禁市值3.2萬億元計算),其余公司的解禁市值近1.5萬億元。
顯然,解禁股數量與解禁市值不是一個對等的概念,如果用剔除三大解禁股之后的解禁股數量來掩蓋解禁市值是不合理的,而且容易忽視風險;其次,這些所謂的解禁股大都是增量概念,如果再加上以前解禁但尚未減持的大小非和限售股,則實際減持是一個存量加增量的概念,僅僅分析解禁數是對市場供給風險的極大忽略,目前大小非只減持了25%左右,仍有大量的存量大小非和限售股正在伺機而動,只要股市一出現反彈,就是他們的減持機會,如果不及時關注和重視這個問題,讓市場自行修復、自我消化,2009年以及未來幾年的中國股市則很難走出困境。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