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胡婧薇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正值中國經濟面臨最大挑戰之際,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啟動相對較晚,在全球經濟風暴下,在回顧過去的同時,我們更應著眼未來。
全流通是朝前走一大步
《21世紀》:我們經常見到你對中國宏觀經濟、股市、房地產、公司治理等問題發表獨到且引人深思的見解。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18年風風雨雨歷程中,你認為哪些事件是里程碑?
謝國忠:全流通是朝前走了一大步。但全流通留下的弊端是三年后才真正實行全流通。接下來企業上市退市要從審批制轉成登記制,把審批權從國家機關轉移到交易所。這條路一定要走出來。
《21世紀》:目前股市已遠低于你當初預測的2200-2500點合理區間,你覺得是什么造成的?
謝國忠:市場都說股市低迷,股市真的是低了嗎?我說2500點的合理區間是在沒泡沫的情況下。現在泡沫破了,表明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原來國企那么多盈利,現在都曝出虧損,說明(此前盈利)是泡沫引來的,而不是真的經營能力。
《21世紀》:經濟周期下行情況下,中國上市公司該如何調整戰略?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小企業紛紛倒下已成事實,那么一些周期性比較強的大企業如何抵御寒冬呢?你對中小企業、大企業分別有什么好的建議?
謝國忠:現在最重要的是能生存,第一步是資金回籠。
過去十年中國水漲船高,一般企業的直覺是困難時候熬過去,等股市又漲了,就又有錢了——這是房地產開發商典型的心態。但這次是大調整,資金鏈很可能會斷裂。所以第一步是回籠資金,降低杠桿。經濟回調時,高杠桿最容易出問題。
第二步是在做穩的情況下,通過收購做成規模,或者收購技術。比如說在制造業方面,也可以利用金融杠桿(比如用直投,或者跟國家政府機關聯手),到國外購買技術,提高自身實力;或者到國外買一個有困難的品牌,利用其銷售渠道;或者收購一些同行業的競爭企業,把市場規模做大。大浪淘沙,能挺過去的公司都比較強,各方面都能上一臺階。
過低利率不利于經濟
《21世紀》:你最近指出,相比美國,中國降低利率正面效應更少,負面效應更多。降低利率刺激消費的說法是錯誤的。你也曾提出未來金融市場改革應該以提高存款利率為開端,將存貸款利差降低到兩個百分點,請問這是出于什么考慮?你對目前調整存貸款利率調整機制、決策有何建議?
謝國忠:對!中國存貸款利率都低,利率低是中國很多問題的根本點。一般存款利率接近于GDP增加速度,貸款利率高于GDP增加速度,不然的話就說明公司沒效益。比方說,名義GDP 增加15% ,企業只能承受6%的利息,那么這家企業一定要死。因為潮水漲15%,這家企業卻只漲了6%。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