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雷曼迷你債券事件對國內
資產管理行業監管及發展的啟示
當前,我國的理財市場處于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各類創新金融工具和投資理財產品層出不窮。國內銀行作為主要的理財產品銷售渠道,分銷大量的自有理財產品和基金、保險產品。從市場環境來看,國內的資產管理行業與目前的香港金融業并沒有本質區別,因而此次香港監管當局在處置雷曼迷你債券事件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為國內資產管理行業未來的監管和健康發展提供有益借鑒,香港雷曼迷你債券事件本身也是分析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的一個重要案例。
信心是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運行的基石。監管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提高對突發事件的迅速反應與處理能力,及時采取措施保護投資者利益和維護市場穩定,從而維持市場的信心。香港證監會對于迷你債券事件的反應非常迅速,第一時間與相關當事人展開磋商;及時限制雷曼各香港公司的行動,并要求迷你債券的受托人凍結相關賬戶,保全客戶資產和抵押品,最大限度保護香港本地投資者的利益;同時敦促分銷商做好投資者溝通工作,并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事件最新進展。從事件的處置進展看,監管機構采取行動的速度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至關重要。
分立的監管機構之間應該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協調機制,避免出現令出多門,相互掣肘的現象,特別是一些交叉性的、較為復雜的金融產品,往往容易出現監管的真空地帶。目前國內理財市場的監管機構涉及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多個互相分立的監管主體,產品發行審批和監管各自獨立,但是銷售渠道高度依賴銀行。為了避免重演此次香港的問題,應該加強“三會”在理財產品市場監管方面的溝通和協調。
加強對于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和銷售行為的監管,確保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銀行等銷售機構在銷售基金等理財產品特別是較為復雜的創新產品時,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并建立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要對相關理財產品的性質與風險進行充分的披露,確保客戶了解產品的風險與收益特征,并擁有足夠的能力承擔買賣該產品所帶來的風險和潛在虧損。否則,當出現不當銷售行為時,不但銷售機構面臨被起訴的法律風險,而且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社會問題。
基金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在投資管理過程中應高度重視投資風險,特別是要注意控制交易對手信用風險。迷你債券事件告訴我們,當交易對手高度集中時,隱含的投資風險可能很大。隨著基金等理財產品越來越多的投資于場外金融工具(主要是債券和個性化的衍生產品),投資組合面臨的交易對手信用風險日益突出,有效管理交易對手風險已成為投資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一般而言,控制交易對手信用風險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建立交易對手信用評估體系,選擇信用等級較高的對手進行交易,對于任何一個交易對手的頭寸暴露水平要時刻保持在一定范圍內,對于同類投資應選擇多個交易對手以分散風險。同時,可以設置一定條件,當交易對手信用等級下降到某一級別時,交易可以提前終止。基金特別是QDII在作出投資安排時,應重視對手風險的控制,盡量做到風險分散。二是要求交易對手提供抵押品、保證、信用證和支付保證金等信用支持方式,增加交易的信用保障,降低交易風險。三是通過簽訂凈額結算協議,降低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即使對手違約,交易的損失也是有限、可控的。四是作出交易安排時,盡量適用中國的法律。這樣即使交易對手違約,那么相應的法律風險也相對可控。這一點在QDII基金產品對外投資時尤其重要。
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分散投資,合理配置資產。一方面,銷售人員在推介金融產品特別是復雜產品時,應當充分披露該產品的潛在風險,確保投資者在購買前已理解產品特性。另一方面,銷售人員也應該引導投資者分散投資,規避非系統性風險。這樣即使某一項投資遭遇重大損失,投資者的財產也不至于受到巨大沖擊。-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責任編輯 張林)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