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證監會規范大小非解禁 > 正文
太平洋證券研究所總經理 郭士英
今年7月1日曾經撰寫“中國的出路:攘外安內 突出重圍!”一文;10月5日又撰寫“再議中國出路:加大貨幣供應 收購外資股權”。主要是探討我國經濟和金融現在看來,多數判斷得到驗證,還算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吧,當然,也還有些主要觀點尚需驗證。為什么總要弄這么一個有“越位”之嫌的大題目呢?倒不是為了貪大求名,沒有必要。只是因為本人覺得今年以來,中國面臨的各方面形勢罕見的復雜多變,如果沒有國際和全局視點,很難清晰地認識局部問題。
期間因為認識問題,也作了一些回避。現在看來,逐步清晰起來了。很有必要結合最新形勢和各方意見,再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個,還是中國的國際策略問題,我覺得路徑確實越來越清楚了。對外開放必然清濁夾雜,有得有失,但是,幸運的是,中國不但積累了巨大的的外匯儲備,具備了良好的風險抵御能力,而且30年來還在技術、管理、國際影響方面有了十分顯著的進步。這些不是一時的市場波動和短期損失可以否定的。堅持開放是堅定的政策選擇,要求閉關自守的言論恐怕沒有前途。
從G20峰會的結果看,有較多值得重視的因素。其一,中國旗幟鮮明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這是明智的,因為現在是世界貿易自由化的主要受益國。這個呼吁對本輪危機中損失比較大的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分子,是一種警醒。個人覺得,主張貿易自由化是中國的基礎策略,很重要且不張揚。其二,中國有能力、有必要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采取激進策略。日本目前走在前面,公開表示愿意通過追加資金的方式增加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發言權。歐洲巴羅佐主席甚至表示,歐洲愿意出讓權重給中國以換取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此有利的國際局面和國家機遇,以前只有在世界大戰中的絕對戰勝國才有資格取得。我相信中國斷然不會錯失良機,在明年4月底前的G20會議上,中國應該有所表現。外在動力當然是因為人們對于美國主導的、60多年無重大變革的國際金融格局的不滿。中國當前的策略應該是緊急部署,當仁不讓。短期看,為龐大的外匯儲備找到最有佳的出口;長期看,為中國未來挺進全球奠定更加穩妥地世界金融環境,結束以前的被動局面——例如更有利于制定世界金融規則以遏制和回避國際金融和商品市場的非理性波動,便于今后更多從國際金融組織而不是本國層面,對世界各國經濟實施有原則、有條件的影響,擴大中國的發言權和對世界資源的支配權以及一些重大國際規則和秩序的建立。
第二個,國內經濟問題及策略。盡管中國不是重災區,盡管中國有能力通過強大的政府力量防止經濟出現快速下滑,也不能忽視中國本身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中國的外向依賴過重,過度生產和內需不足并存,導致獨立性偏差等等。
另外一個值得從國策上來說明的問題是政府效率問題,關乎成敗大局。厲以寧先生在最近的訪談中指出,明年是建國60周年,他判斷中國經濟不會有大幅度下滑。我相信這是典型的中國政治經濟學。我本人深有同感,在中國,不講政治的經濟學,是不完整的。一些人不是總喜歡看數據嗎?接下來的政府數據肯定會超越你的直線思維。還有一些悲觀人士不肯放棄自己的悲觀態度,總喜歡背著大勢挑毛病,典型的例如說“政府救市計劃改變不了經濟周期,存在很多問題......”我要說,什么時候不存在問題?什么時候完美過?不要忘記,我們通常所談論的那些“問題”,不是不改變,而是改變起來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很可能還很漫長,但是,在這一切沒有改變之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過日子了,請不要僅僅為了自己的極端偏執而嚇壞了渴望安寧的蕓蕓眾生吧!個人覺得,這是學者必備的所謂良知。
第三個,關于中國的資本市場。個人覺得,本階段關乎資本市場的兩個重大問題——大小非和平準基金,似乎接近了下結論的時間。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