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非轉讓與國資功能定位(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4日 07:20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國有股權資產的功能 筆者認為,“救市”不能依賴于國有股東的政治正確和責任倫理。因為,大小非多屬經營性國有資產,其目標為保值和增值,即按照目前的法律定位和考核標準,國有股東同樣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既然賦予其盈利功能,就不能又要求其承擔諸如“救市”這樣的政策性功能。因為,這兩種功能之間存有內在矛盾。救市是政府的事,政府可以動用財政手段(印花稅)和貨幣手段(注入資金)來挽救和穩定頹廢的市場。總之,國資在目前的法律意義上不能作為調控手段和工具而使用,除非修改國有資本預算體系和考核方法,賦予國有資產更多的公共職能。 既以盈利為目的,在獲得流通權后,大小非的套現就成為其不可遏制的沖動。即使納入大宗交易系統也難以防止。國有股東完全可以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避開大宗交易監管,或以協議定價的方式通過大宗系統出貨,更有甚者完全權可能通過實際賬戶間買賣然后轉售的方式進入競價系統來套現。 政策建議 筆者認為,國有股的流通本身和股權分置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解決我國證券市場中結構性問題,落實國資從競爭性領域內逐步退出的政策方略。允許國有股流通本身就是改革的目標,在當下不能因為市場的低迷而重走回頭路,限制國有股的轉讓欠缺法律基礎也與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相背離。 筆者建議,在法律上應該規范轉讓價格和轉讓所得的歸屬和處置。首先,大宗系統中的交易價格應嚴格“盯住”集中競價系統的交易價格,防止價格差異波動而引發價格扭曲和投機行為。這要通過國有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的轉讓價格決策控制程序、交易所系統的成交價格確認程序、以及登記結算控制等內外系統的配合來完成。在大小非變現后,在財務上對投資增值部分,按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規定,處理好留存和上交國庫的關系和比例。留存部分納入資本性投資部分進行考核,而對上交部分,筆者建議,可以設立國有企業改革穩定基金,剩余部分應充實社保基金賬戶。 對上交部分的處理,筆者認為深具意義。首先,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的深化,包括通過二級市場的減持,需要設立進一步改革所需要的穩定基金,以解決國家失去控股地位后原國企職工的安置和補助問題;充實社保基金的安排,其合理性在于,國企資產處理的增值部分本身就屬于全民所有,應該由全面共享,同時,隨著社保賬戶的充實,將廣大農民納入社保范圍才更具可能。借此機會惠及農民,一方面可以緩解城鄉差別,推動農村城市化進程;另一方面,也是還農民長期支持工業企業建設的歷史舊賬,于情于法均相合也。 筆者認為,通過上述方案,可以遏制國有股東的盲目套現行為,同時通過對國資存量股權的減持解決長期困擾股市的“另一只靴子”的問題。從短期的國有股合法轉讓,中期的國企深化改革,和長期的法律意識和社會公平來看,均有一定的價值。 (作者系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法學院副院長;法學博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