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東臣:變了味兒的救市大討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 11:36 中國經濟時報
張東臣 近日,有關“救市”的討論日漸激烈,也越來越讓人覺得變了味兒。人們不是在各抒己見,而是上綱上線、相互攻訐。一些不實的傳言也紛紛見諸報端。 網絡上甚至還出現了冒名的長文,將以往看空、看多或持“救市”、“不救市”觀點的人士劃分為兩大派系,黨同伐異,以文革式的語言進行人身攻擊,跟意識形態、個人出身扯上關系。 很多人看對了市場卻無辜挨罵,成為股民發泄不滿的對象,只要曾經在高位唱空就會被認為是別有用心。這不能不說是國內股市缺乏理性的又一大表現。這種情形似曾相識——就好比是出門淋了雨,卻遷怒于那些曾提醒其打傘的人。 由此筆者想起《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袁紹進攻官渡時,田豐屢屢犯顏進諫。袁紹不納忠言,反怪田豐口出不祥之語。大敗而歸后,羞于見田豐,竟聽從逢紀的讒言,遣人殺之。結果,田豐自刎于獄中,袁紹也未能擺脫亡國的命運。 股民難免也會犯剛愎自用的錯誤。他們都希望能戰勝股市獲得利潤,也往往都是有主見的人,對股市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判斷對了,會認為是自己的本領;錯了,卻不肯正確面對,往往剛下跌就補倉,深度套牢就“死抗”到底,就怨天尤人。對于別人的觀點和建議,也不會輕易接受。事前,只聽得進和自己一致的觀點;事后,即便自己的判斷確已被證明錯誤,也不肯承認別人比自己高明,甚至還會有“袁紹遷怒田豐”的情結。 一些無良的證券咨詢公司就深諳股民這一心理,在他們內部往往有一條不成文的營銷訣竅——“順著毛撫摸”。即營銷人員在和客戶談論股票時,一定要順著客戶的思路去說,不能說他買的股票不好、時機不對。因為前來咨詢的客戶潛意識里并不是需要一個指正其錯誤的人,而是需要一個和他共同分擔煩惱、給他帶來精神撫慰的人。揭他的“傷疤”,就等于無形中站在了客戶的對立面,只會徒增其痛苦指數,他也不會改正。相反,順著客戶的意思說——漲了,和客戶一起高興;跌了,和他一起罵娘、罵政府,抱怨大勢、市道不好。這樣就能獲得極大認同,受到信任和擁戴,咨詢機構也不用擔任何責任?蛻舯M管賠錢了,但心理上得到了撫慰,痛苦指數降低了,也會心甘情愿地付咨詢費。 顯然,有些“經濟學家”、“市場人士”、“媒體寵兒”也深諳此道。他們從來不在牛市時潑冷水,即便是市場最瘋狂的時候也表現得極其樂觀,仿佛牛市也有他們大肆鼓吹的功勞。當熊市來臨,他們也絕不說半句“風涼話”,天天討論何時是底部,迎合股民心理;等到股民被深度套牢,則顧左右而言他,以股民利益代言人自居,掌控輿論陣地,大談政府應該“負責”、“救市”。尤其是不會忘記把那些曾經提醒風險、唱空的人士當“靶子”樹起來攻擊,仿佛市場下跌都是這些“烏鴉嘴”的罪過。 說白了,他們和那些“股市黑嘴”一樣,玩的還是一套媚世以邀寵、“推過攬功”、謀名取利的把戲。 那些真正站在桅桿上瞭望的先知先覺者,股市中鮮有人會記得。當他們發出聲音時,因為市場中絕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而被忽略了。當股市發熱到發昏,所謂“專家”們的聲音被放大,人人都在談論“經濟增長”、“十年牛市”、“人口紅利”、“人民幣升值”時,實際上“經濟放緩”、“次貸危機”的陰云已經籠罩在股市上空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