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非減持:跨過關隘 智慧之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 02:20 第一財經日報
有意見認為應該嚴肅正視這一局面,對“大小非”減持進行市場“規范”和“限制”。但是,若已經為獲得流通權支付過對價的“大小非”減持重新增加阻力,同樣會讓人質疑股改條款的契約效力和股市的誠信基礎 近一段時間以來,“大小非”集中解禁終于引起市場各方的強烈關注,其減持行為、預期和市場暴跌被認為進入了一次“因果循環”。 “股改并未到此結束。”因此有人斷言,現在是鞏固股改成果的關鍵時期。股改之“大小非”減持的后置影響如今一覽無余地呈現在市場各方面前。有意見認為應該嚴肅正視這一局面,對“大小非”減持進行市場“規范”和“限制”。但是,若已經為獲得流通權支付過對價的“大小非”減持重新增加阻力,同樣會讓人質疑股改條款的契約效力和股市的誠信基礎。 直面“大小非”減持,同時平緩地解決因此可能產生的風險,這是股改最終勝利完成必須跨越的一道關隘。那么如何應對,將考驗各方的智慧。 監管層: 建議國有股“大小非”不減持 在今年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談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做好的幾方面工作時,曾指出要“推動已上市公司擴大實際進入流通的股份比重”。 國有控股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的主要力量,國有股“大小非”也構成了“大小非”的絕對主力,國有股“大小非”的減持力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小非”減持給市場壓力的大小。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國資委對于國有股“大小非”的態度是建議不減持,但并不強制。目前已有國有企業申請減持5%以上的股份,但都是參股股東,不是控股股東。根據國有股減持的有關規定,對于國有參股股東通過證券交易系統轉讓,若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累計凈轉讓股份比例達到或超過上市公司總股本5%的,國有參股股東應將轉讓方案逐級上報,經國資委審批核準后方能實施。 增加信披透明度 “由于股改時“大小非”已經支付了對價,現在也不好再出臺非對價的措施來限制它減持。”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認為,可以通過加強信息披露的方式減輕減持影響。 根據目前的信息披露規則,只有“大非”(持股超過總股本5%)在減持1%以上需要公告披露,而“小非”減持無需披露。劉紀鵬建議,首先,“大小非”減持都應披露;其次,國有股減持應加強信披,大股東每一筆減持都應先向交易所申請,提前十天公告。 “‘大小非’減持是投資者判斷行情的重要信息。”向威達也認為,監管部門應對“大小非”減持加強監控,最好能在減持前公告,使信息更加透明。 場外協議轉讓 為了減輕二級市場的資金壓力,劉紀鵬和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都建議鼓勵“大小非”在場外協議轉讓。 向威達認為,協議轉讓面臨的問題在于如何定價,如果與二級市場價格相同,則基本沒有意義,如果定價過低,則同樣會打壓二級市場價格。 賀強認為,監管部門應更加細化“大小非”解禁的時間、條件,且減持時國資委和證監會應有最終決定權,不能隨意減持,目前國資委已經對國有股減持有了相關管理辦法。 另外,“若管理層考慮到市場不好、‘大小非’減持對市場打擊過大時,可以作出暫停減持的決定。”賀強建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