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持續大跌考驗價值投資(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7:54 解放日報
根據經濟學原理,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影響。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而且會高于價值;相反,價格則會下跌,并低于價值。股價波動自然遵循這一原理。去年以來,滬深股市幾度瘋狂,股價持續飆升后,大大高于價值,引發了管理層對市場泡沫的擔憂。這背后,流動性過剩,居民儲蓄持續搬家,僅僅1500只股票供應顯然無法滿足需求。因此,有關部門加快新股發行節奏以及H股回歸步伐,并加大上市公司融資規模。僅僅去年滬深A股新股發行規模超過4400億元,是同年美國市場新股發行規模10倍多,成為全球最大的融資市場。同時,上市公司再融資規模也達到3600多億元,超過此前6年的再融資總額。 除了新股發行及再融資帶來的市場增量,股權分置改革后限售股解禁的預期增量,也是一種不小的供應壓力。據統計,從今年起,未來3年A股市場解禁規模近萬億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平安等超乎市場想象的巨額再融資計劃一再襲來,最終讓市場無法承受。最初,管理層為擠壓泡沫而增加股市供應的做法,目前來看,著實有些矯枉過正。 價值投資受制于供求失衡,也是一種必然。即使中國平安預計去年業績增長超過100%,目前20多倍的市盈率也比較合理,但這不意味著,其上千億元融資收購的新資產或投資的新項目能夠保持與當前一致的增長率。更何況,上市公司肆意“圈錢”,已讓其市場形象大大受損。如此上市公司,又有多少投資價值。 重塑市場信心 “從所有的技術指標來判斷,‘滬深股市一只腳已踏入了熊市’的說法,一點都不為過。”世基投資分析師認為,與上一輪持續了4年的熊市相比,唯一不同的是,投資者隊伍擴大了,市場的投資理財意識提升了。但股市終究是一個信心市場,即使投資者具備更理性的投資傾向,及更高的承受能力,當供求失衡挑戰了信心底線時,市場依然下跌,也無可厚非。 當前的情況下,如何挽救市場信心?管理層批準新基金發行,已成為每周收盤后的一個常態舉措。加快新基金發行,表面上是為了調整供求關系,但本質上并非“對癥下藥”。基金已是全線虧損,新基金又怎能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再者,這些新基金集體發行,理論上能為股市帶來上千億元的增量資金,但這也僅僅與中國平安一家公司的再融資額度相抵。 暫且不論,市場呼吁的印花稅率下調是否能兌現,業內人士認為,即使下調印花稅率,降低交易成本,但也只能是一時的利好。只要供大于求的趨勢沒有改變,股市下跌依然會持續。因此,要重塑市場信心,避免股市“兩只腳都邁入熊市”,只有徹底改變當前失衡的供求現狀。 專家建議,一方面,針對當前市場的再融資擴容恐慌,管理層應及時叫停中國平安等上市公司的巨額再融資計劃,等到市場信心回暖,再把握節奏陸續放行。畢竟融資仍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功能之一。另一方面,非流通股大量解禁,正是考驗股改成敗的關鍵時期。大小非解禁后是否減持,雖然是股東的自主選擇,但畢竟關乎改革成敗,對于減持行為也要作出一定的制約。如對每次減持套現數量、比例作出一定的制約,同時及時披露減持相關信息,給市場更加明確的預期。 除了把握供應增加的節奏,還需要增加需求。新基金發行,受到市場信心不足的制約,增加需求效果并不明顯。專家建議,重塑當前的市場信心,是否可以借鑒美國等成熟市場的救市舉措,以政府直接注資,來帶動市場資金入市,或許會對信心提振有更好的效果。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