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到浦發:再融資為何噩夢不醒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1:04 理財周報
理財周報專欄作者 桂浩明/文 1月21日,滬深股市大跌。究其最直接的原因,人們普遍認為是當天中國平安公布了再融資計劃所致。中國平安這天跌停。到了2月20日,股市再度突然大跌,此時市場傳出的信息是,浦發銀行也即將提出再融資計劃。隨著浦發銀行股價一步步下探,整個大盤也一改前幾日的上漲,掉頭向下。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顯然不受市場歡迎,所以相關計劃的提出,特別是那些再融資規模很大的計劃的提出,對股市來說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會變成投資者的一場噩夢。 于是,投資者就有必要去思考:什么樣的再融資對市場是有利的?在當前情況下如何化解再融資與市場的矛盾? 再融資是曾經的“救市良藥” 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段時間,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股市走勢曾經很低迷。 當時,有關部門設想以這樣的方法來刺激市場:向流通股東進行“補償性配股”,即以較市價低出不少的價格對流通股股東進行配股,這樣在收益攤薄有限的情況下,可以讓流通股股東持股成本有一個明顯的下降。 從表面來看這是上市公司在進行再融資。但究其內涵,則存在對流通股股東提供某種補償的意思,所以被俗稱為“補償性配股”。 后來,有人提出,此舉侵犯了非流通股股東的權益,于是方案就調整為向全體股東配股,而非流通股股東可以將配股權有償轉讓給流通股東(一般是每股0.10元),這樣流通股股東在進行正常配股之外,還能夠認購到由非流通股股東轉讓的配股額度,這就形成了所謂的“轉配股”。由于配股和轉配股的價格都比較低,對于流通股股東來說構成了實質性的利好。于是在客觀上,配股這樣的再融資操作,也就發揮了“救市”功能。 市場對再融資的兩大要求 現在的市場環境與十幾年前已經完全不同。再融資的主要形式也由當年的配股演變成了增發,至于轉配股之類,更是因為股權分置問題的基本解決而永遠退出市場。但是再融資對于市場的影響依然存在,而且這種影響的傾向與作用發生的基本條件,并未有根本性的改變。 應該說,如果要投資者歡迎再融資,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股市環境要好,再融資有利于大盤和個股的上漲。因為對于投資者而言,再融資意味著追加投資,他們當然希望能夠在牛市背景下進行。其次,再融資的價格要低,也就是通過再融資認購到的股票,相比在二級市場上買到的股票具有價格上的優勢,這樣能夠保證在牛市環境中獲得超額收益。 在熊市環境下,如果再融資的價格特別低,那么它也可能會受到歡迎,不過這種再融資就有點類似于送股了。因此,當年的“補償性配股”,在嚴格意義上講,已經偏離了再融資的本來含義?墒,不管怎么說,從普通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再融資也確實只有符合以上兩個基本條件,才會受到歡迎。進而言之,站在市場的角度上說,也只有滿足這樣兩方面條件的再融資,才是對其真正有利的。 投資者都記得,在股改前兩年,寶鋼股份曾經搞過一次增發,結果受到市場的很大非議。事后,寶鋼股份的股票市價一度跌破了增發價,并且對當時曾經還有所反彈的市場起到了極大的抑制作用。而招商銀行在那時也有過一次增發,該公司在路演時就遭到不少基金經理的反對,最后不得已壓縮了增發規模,代之以發行次級債。 上述情形的發生,與當時的市場環境不佳密切聯系。股改開始之后,股市走勢趨好,市場對股票的需求擴大,再融資逐漸開始受到歡迎。特別是增發,往往以董事會提出方案時的市場價格為基準,到正式實施時市場價格早就上漲了很多,這個時候仍然以較早時候確定的增發價進行再融資,那么對于認購者來說無疑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 于是,人們也就能夠從中聽到不少相關的尋租故事。而這樣的事情能夠發生,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不管是在成熟度很低的過去,還是在解決了股權分置問題的現在,市場趨勢好、發行價格低都是再融資獲得成功的最基本保證。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