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中小板可能拔頭籌 再融資是否還是圈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8日 00:13 北京現代商報 | ||||||||||||||||||||||||||||||||
股改市值過半,再融資及IPO腳步聲也漸漸臨近。市場從最初的恐懼變成翹首期待,再融資似乎變得不再那么臭名昭著。上月底,《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推出后,上證指數反而創下新高,似乎成為市場對這一政策的最積極表態。 眼下,幾易其稿的《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終于瓜熟蒂落,將于今天正式實施。在過去的一年里,經歷了股權分置改革洗禮的中國股市早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再融資新政能否革除舊弊,真正成為向股市輸送新鮮血液的強力泵,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由此,人們也對即將推出的IPO新政寄予厚望,希望能從此革除舊弊,給股市帶來新氣象。
IPO山雨欲來 中小板或拔頭籌? 4月28日,證監會公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為新老劃斷做鋪墊,這意味著已經閉關近兩年的A股IPO大門很快將重啟。第一批走進IPO大門的將會是哪些企業,中小板股票還是大盤股票?這引發外界諸多猜想。 對于IPO重新開閘后,哪些企業可能拔得頭籌的問題,市場上一直流傳著多種看法。有觀點認為,IPO重新啟動后,中石油最有可能首先試水,因為這個大盤股已經虎視A股多年,并且目前中石油所有的必備文件都已經準備好,只等待證監會的批準了;也有消息稱,近來在香港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的銀行股——建行、交行、中行等都有可能成為首批IPO的嘗試者。 但市場上更多的觀點認為中小板將成為首批IPO的試驗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在4月舉行的第8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建議,我國股市恢復IPO應從中小企業板開始。成思危說,我國中小企業板塊到目前為止有50家中小型企業上市,而且目前股改已經全部完成。由于中小板盤子小,每家也就二三億元,所以其擴容對整個市場影響不大。另外,企業在中小企業板上市后,再經過不斷成長,就可以通過杠桿收購等方式再到主板上市。 北京證券分析師劉景德也表示,首批IPO的企業可能產生在中小企業板,不太可能選擇建行等大盤股。因為IPO放行初期,監管層可能通過在中小企業板做實驗以試探市場的反應。 IPO新政千呼萬喚 IPO歷史千變萬化 我國開始出現股票市場以來,新股發行方式就一直在不斷地更新與完善。從最開始的認購證,到人們普遍認可的市值配售,以至于上網競價發行,沒有一種發行方式能夠得到參與各方的充分認可,本次IPO的重新開閘,能帶來嶄新的發行方式嗎? 最開始的認購證發行方式弊端最多,由于巨大的新股申購利潤,認購表采用無限量發行,發行成本之高與發行效率之低令人驚訝,而瘋炒認購證帶來的不良社會影響更讓管理層擔憂,發行方式的改革成為了管理層的重點研究方向,自此出現了多次發行方式的變更。 由于當時新股發行采用額度制,發行方式變更為網下自主發行,即由省級政府主導,在上市公司所在地發行。一開始采用“全額預繳款。比例配售、余款即退”的發行方式,即申購資金全額存入當地指定銀行,按照比例配售后,余款全額退還,融資申購新股成為了很多機構的必然選擇,個人大戶乘坐飛機往返各地申購新股也屢見不鮮。 對大量的踴躍申購者,各地政府都開始打起了巨量申購資金的主意,后來便出現了“全額預繳款,比例配售,余款轉存”,些許的變化就是申購資金不退了,也不能提前支取,要在銀行存上半年,存單黑市也應運而生,發行結束后,每100元存單,97-98元的交易價格得到了交易雙方的認可。 網下發行的資源巨大浪費及中小散戶的參與難終于讓管理層推出了上網發行的方式,為了更加公正地發行新股,管理層開始試點上網競價發行,1995年1月12日,青海三普上網競價發行,底價3.98元,由于這是第一個競價發行的股票,投資者參與熱情極高,競價結果達到9元以上,而該股上市后開盤價僅有8.50元,參與申購的投資者全線被套。 在廈華電子(600870)與哈歲寶(600864)也進行了上網競價發行后,管理層緊急叫停了上網競價發行,上網定價發行開始推出,其發行成本極低,對中小投資者不存在不公正待遇,這一方式成為了我國資本市場新股發行的主流。首家嘗鮮的公司是渤海化工(600874),發行方式不搖號而采用時間優先發行,由于其業績一般,流通盤較大,投資者參與熱情不高,2.5元的發行價格使想買的投資者都能夠買到。該股上市后的大幅炒作讓人們意識到新股的價值,其后發行的東方電機(600875)出現了投資者排隊瘋搶的局面,早期申報的投資者每人買到100股新股。 為了更加公平,從洛陽玻璃(600876)開始,采用搖號抽簽的方式確定中簽投資者,由于新股上市“千人千股”的規定,中簽股數也從100股增加到1000股,這就基本演化成了最主流的發行方式。其后也出現了一些改革,由于參與新股申購的資金越來越多,很多弊端也開始出現,比如數千億資金囤積在一級市場,這也帶來了金融市場的極不穩定,短期融資利率波動過大,有新股發行時利率高企,發行結束后利率馬上復原,管理層便實施了按賬戶抽簽的規定,各證券公司則采用到農村大量收購身份證應對的辦法應對,終于,管理層將現金申購新股變更為市值配售制度。 后來基金可以無償配售新股可以說是公平性的退步,中小投資者獲得新股利潤越來越難。5月份IPO重啟已毫無懸念,普通股民又能從這場“招股大餐”中分到幾杯羹呢?
新股招股方式一覽
再融資何時不再與“圈錢”畫等號 盡管有如此多的看好者將再融資及IPO閘門重新開啟看做是市場吐故納新,吸收新鮮血液的利好,但筆者還是不敢對這種觀點予以茍同。 為何?答案是,新股上市及再融資的舊制度并未改變。雖說正在實施的股權分置改革,消弭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東間進行博弈的機會成本差異,使大股東侵吞上市公司利益變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但新股發行的行政性審批制度并未發生任何改變,由此帶來的權利尋租行為,仍無法從根本上杜絕。 在這里,筆者還是要老生常談地提一句,證券市場最根本的功能是什么?不是融資,也不是國企脫困,而是通過市場的無形之手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通過價格杠桿,使資本流向最有效率,最有發展前景的經濟部門。 但是,非市場化的上市行政審批制度(現行的核準制還是未能完全擺脫行政干預),這就好像在一條大河上筑起一條大壩,人為地限制了資本趨利的自然特性。當資本沒有了趨利能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便成了一句空談。 這方面,國內的證券市場已經有太多的例子,1年績優、2年績平、3年績差、4年ST的公司數不勝數,使得一家家本已垂死的企業,因上市得以茍延殘喘;而那些優秀的企業,反因缺乏通道,徘徊在證券市場的大門之外。 所以,要使股市真正成為一個投資者有回報,加速新興企業成長的高效率市場,必須在上市制度上重新安排,改變當前一流企業赴海外、二流企業A股上市的現狀。 只有到了那時,筆者才會真心地舉起雙手,歡迎“利好”的到來。 商報記者 周科競 張景宇 張培娟/文 趙振超/制圖 新浪財經提醒:>>文中提及相關個股詳細資料請在此查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