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星:股改后的2006年是否迎來大牛市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4日 08:44 新浪財經 |
張衛星,新浪專欄作者,現任頤合財經首席金融與經濟分析師,天則經濟研究所資本市場專家組成員,兼職清華大學教育學院與中國教育服務中心特聘“證券與投資學”客座講師。 3月13日-3月17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張衛星。----編者按 股改后的2006年是否迎來大牛市 3月14日 星期二 文/張衛星 流通股股東是當前中國股市這場股權分置改革中最重要的一個群體,是國家政策中所寫明的需要特別保護的利益群體。所以流通股股民到底怎么看待當前的這場股權分置改革就為社會各界所關注。有人說,股民大多數都反對當前的股改方案;也有人說,股民大多數是完全支持當前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 筆者看來,發表如上看法的大多數人都只是反映了作者自身所持的觀點而已,并沒有一些相應的統計數據做支撐。在昨天的文章中,筆者主要分析了學界和政府官員對股權分置改革所持看法的復雜性。事實上對當前股權分置改革所持最復雜觀點的群體恐怕就是流通股股民了。 流通股股民對當前股改的復雜心態是非常難以言語的:認為股改不好吧!畢竟股改方案有非流通股的送股,有一定的利益補償;認為股改好吧!股改方案的對價水平普遍不足,利益補償有限,未來還存在許多風險。所以普通股民中的大多數很難對當前的股權分置改革給出一個或好或壞的評價。 投票數據反映了股民群體對股改的看法 流通股股東對當前股改的這種復雜心態,不但表現在網絡評論上“反對與支持”的對立,也反映在評論言語的“激烈與平和”共處上,而且還體現在股改投票的數字上。 目前股改的流通股投票率平均只有30%左右,剩余未投票的60%至70%的流通股股民對當前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是持有說不清的態度,既不是激烈反對也不是完全贊同,投票時選擇中立態度場外觀望。 而對當前的股改持有堅決反對態度的股民,數量也并不多,目前投票反對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流通股股東平均占投票股民的15%左右,按實際投票率30%計算,這部分股民大約占全體流通股股民的5%至10%。 而對當前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持有完全支持態度的流通股股東大約占全體流通股股東的20%到25%。能夠到證券公司的交易系統上去投贊同票,說明這部分股民是支持當前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 以上股改投票數字實際上非常清楚的顯示出普通股民群體對當前股改持有的類似整體社會的中庸性分布。 股改支付的對價使股市少跌了50% 從2001年國有股減持政策出臺后導致中國股市走向大熊市以來,過去五、六年的時間里,筆者一直極力推動中國股市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并且強調一句話:“不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中國股市不會有牛市!”多年的股市走勢也基本印證著這個判斷。 過去四五年的時間里,滬深股市都是無可質疑的大熊市,每年股市指數都不斷創出新低點。2001年的股市最低點是1514點;2002年創出了1339點的新低;而2003年的股市最低點刷新成了1307點;到了2004年的股市最低點跌破了當時市場廣為認同的“1300點鐵底”,創出了1259點的新低;而2005年開年以后股市就出現了不斷下跌的走勢,在股權分置改革剛開始的6月份,股市創出了近九年來的新低點998點。 目前已經進入2006年,當前股權分置問題正在得到解決。許多投資者非常關心這樣一個問題。“中國股市的股權分置改革已經開始,那么熊市是否已經結束呢?在2006年里滬深股市是否會走出牛市行情呢?” 雖然筆者說過“股權分置問題不解決,中國股市的熊市不會結束!”的觀點,但不等同于“只要一開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中國股市就會走出大牛市”。不可否認最近股市走勢相對好一些,于是“大牛市已經到來!”的各種市場喧囂又熱鬧了起來,這在過去5年中每次上漲行情都出現的市場“喊牛市”現象非常相似,雖然我也和廣大投資者一樣期盼中國股市大牛市的到來,但美好的期盼并不能代替冷靜的思考。 股改減少了股指50%的下跌幅度 對于當前中國股市的股權分置改革,雖然股改具體方法有不少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股改對價不足,還存在許多需要彌補的缺陷,但無論如何“實施股改”總比“不實施股改”要好很多。 從相對客觀的角度講,當前的“10送3股的股改對價水平”至少阻擋了流通股市場未來50%的指數下跌空間。“10送3股的股改對價”相當于流通股獲送了2000多億資產,這是這次股權分置改革帶給流通股股民的看得見利益,對流通股價有一定的支持。 假設中國股市沒有對流通股的股改對價補償,最后是讓非流通股與流通股股價直接并軌,讓兩個市場體系自然進行并軌。筆者曾經理論測算了兩類股票直接并軌的股市指數點位,多種分析理論的結論顯示股指大約會在550點到700點之間形成兩股直接并軌的股市指數。 按現在形成普遍潛規則的股改對價支付水平10送3來測算,支付股改對價后的股指點位要比兩股直接并軌的市場點位抬高多少呢?由于有股改的送股對價,從非流通股的實際送出率角度分析,非流通股的實際送出率為10送1.5股,這樣普遍抬高了非流通股的持股成本約15%。從流通股平均送得率為10送3.2股測算,流通股平均降低了持股成本約32%。非流通股持股成本抬升,流通股持股成本降低,一個抬高一個降低,兩項合計股改支付對價實際上是阻擋了流通A股市場下跌空間至少50%左右,也就是當前的股改使得流通股股東未來少損失50%的財富。 去年的988點是否是牛市的啟點? 按目前股改的平均對價水平10送3.2測算,實施股改對價將抬高股市直接并軌指數50%左右,也就是理論上股指的熊市底部點位大約在850點到1050點之間形成全流通市場的最低指數位置。 于是現在有一個疑問就是:“2005年6月份股市最低點998點是不是整個熊市的最低點呢?”其實998點是不是熊市最低點已經并不是重要的,因為有股改對價的干擾支持因素,2005年的998點實際上相當于沒有“股改對價”兩股直接并軌的700點左右,已經達到理論測算的熊市最低區域了。從整體市場看即使未來股指可能再次跌破998點,由于已經有10送3.2股的股改對價支撐,也不會出現太低的點位了。現在的1300點左右實際上相當于過去的八、九百點的位置。 股指點位問題不是重要問題后,是否“來大牛市”問題的核心在于,股改的時間過程,股改對價不足的部分需要付出相應的改革時間成本。股改過程,中國股市的牛市來臨就越早,股改過程時間越長則熊牛轉換就相對更慢些。 當前股市處于恢復期 由于股改整個周期相對較長,則中國股市構造底部的時間也相對會較長,而且底部可能是多次確認來形成的。筆者對中國股市的整體判斷是,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股市將處于震蕩筑底走勢。 如果將中國股市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比喻為一次給中國資本市場肌體做割除制約市場發展的腫瘤醫療大手術行動,雖然整個手術方案的制訂過程中存在許多遺憾,但消除困擾市場發展的這個大手術畢竟是勇敢地做出了。中國股市過去是一個病人,得了一個病是股權分置,經過多年的研究最終下決心做手術割除“股權分置”這個腫瘤,但不能說明這個人馬上就好了!也不能指望一個病人剛剛做完手術就去扛麻袋工作(承受融資的牛市)!中國股市現在是剛進行手術,那么2006年就是這個大手術后的抗感染期、麻藥消退期和肌體功能恢復期。股改中非流通股鎖定期的規定,就好比是手術中的麻藥,全部麻藥消退要在三年以后。2006年將迎來重要的“新老劃斷”,老股的再融資和新股IPO(全流通發行)都將在2006年重新開局,近半年來逐步走暖的市場條件并不堅實,是在半年多沒有市場融資壓力情況下走出的“股改送股”行情。 股權分置改革后中國股市將進入大熊市的最后筑底階段。在2006年會迎來幾個比較影響市場走勢的風險問題。 第一個風險就是非流通股的變現欲望到底有多大,在2006年下半年開始市場會看到第一批獲得市場流通權的非流通股上市流通,雖然這些股票的數量非常少,但是卻可以考驗非流通股在當前股指水平和當前市場價格下愿不愿意賣出的問題,如果有幾家或者幾十家公司的非流通股股東有很大的變現欲望,那么這就會對市場形成壓力,因為這意味著2007年還有更多的股票需要流通變現。 第二個風險就是2007年會有比較大比例的非流通股釋放出來,這對市場相對壓力較大,這將影響2008年的市場判斷。這些都是未知的因素,因為一個市場的發展最怕不確定因素,不確定性因素不消除的話,市場出現大牛市的可能性就不存在。 第三個風險因素就是新的全流通股票怎么發行,因為從2005年股改開始以來到現在都沒有發行新股也沒有再融資。以后要發新股就要發新的全流通股,這將和香港股票接軌和外國的股票接軌,那么全流通市場的價格中樞到底在哪里?在股權分置結構下,中國股市流通股股票平均五塊多一股,而同期香港股市一般都是兩三塊錢。全流通股的發行價到底是兩三塊錢還是按過去市場的五塊多錢?市盈率水平到底是按十幾倍的水平發,還是類比香港股市發行股票五倍到八倍之間的市盈率水平?中國A股全流通市場價格到底定位在哪里,這都是影響市場走牛市的重要因素。 老股的股權分置問題需要解決,非流通股流通的市場價格需要穩定,新老劃斷需要實施,這些問題都需要在2006,2007年來解決。這些人為因素很重的不確定性導致中國股市短期內走出大牛市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更可能的是中國股市在中期走勢中是處于震蕩構筑底部,消化各類股權分置改革沒有解決的市場風險問題,化解眾多的市場不確定性。 2006年的中國股市應該是 “既不悲觀也不樂觀”,股指既不會下跌太多,也不可能上漲很多,中國股市可能在2006年又是一個“中庸市”,期盼著中國股市走出大牛市的各方市場參與者可能在2006年將可能繼續感到失望。與中國股市處于“熊-----牛”轉換陣痛過程所不同的是,筆者的研究結論認為黃金市場目前正處于大牛市啟動上漲階段,在2006年股票市場和黃金市場的爭奇斗艷中,筆者覺得黃金會更璀璨一些,黃金市場的牛市值得各方給予足夠的關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