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循環經濟預熱建材板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5日 18:47 證券時報

  □第一創業證券吳國湘

  政策頻吹暖風

  10月19日,新華社發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將節約資源提高到基本國策的高度;10月27日,國家
發改委、 環保總局、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統計局六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第一批)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建材行業中,北京水泥廠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烏蘭水泥廠有限公司、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列為第一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現狀和特點

  與傳統經濟不同的是,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相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和墻體材料等產品的產量多年雄踞世界首位,產品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有所下降,各種新型建材不斷涌現,新型墻體材料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16%提高到目前的40%左右。但是,目前的現狀離建設

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材工業總體上“大而不強”,產業集中度不高,生產集約化程度太低。以“礦業+窯業”為產業特征的傳統建材業,目前尚屬資源、能源消耗型產業。以礦業加窯業為產業特征的傳統建材業,目前尚屬資源、能源消耗型產業。我國建材行業萬元產值耗煤2.7噸、消耗礦山資源逾100噸、排放二氧化碳20噸,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5-2倍;年能源消耗總量為2.4億噸標準煤,礦產資源消耗近40億噸,居全國各行業前列。就總量平均而言,我國水泥、平板玻璃、陶

瓷磚、衛生陶瓷等主要建材產品單位能耗分別高于世界先進水平50%、68%、150%、200%。去今兩年,煤電油運以及原材料的緊張已成為牽動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目前我國每年建成的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屬于高耗能建筑,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氣候相近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我國建筑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耗的近30%。因此,大力發展建筑節能刻不容緩。

  行業如沐春風

  傳統意義上,建材行業是能源、資源消耗型行業,但是建設循環經濟為建材行業賦予了新的生機,建材行業是利用各類廢棄物最多、潛力最大的行業。目前,我國建材工業消納了大量的工業和建筑廢棄物,據統計,目前全國建材業每年消納和利用的各類固體廢棄物數量在4億噸左右,約占全國工業部門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的80%以上。同時目前仍有17億噸煤矸石、20億噸赤泥和大量磷石膏等有待建材行業利用。建材行業成為整個社會實現資源循環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產業。建材工業在與礦業、建筑、電力、冶金、化工、交通和環境等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全面協調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據建設部的要求,到2010年,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實現節能50%,新建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總消耗比現在下降1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特大城市新建建筑實現節能65%。推廣節能建筑,降低建筑能耗,包括設計、施工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基礎條件是建材工業要圍繞“建筑節能”這個主題,大力增加建材制品的比重,為建筑業提供標準化、部品化、集成化的建材產品。

  為達到建設部確定的節能目標,2010年,新型墻材的產量占墻體材料產量的比重至少要達到55%,建筑應用比率要達到65%以上;2020年則分別要達到80%和90%。我國建材行業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

  哪些上市公司可受益

  上市公司一般是行業內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建材類上市公司劃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水泥、玻璃、陶瓷等子行業為代表的傳統建材產品制造類上市公司。這類產品消耗能源較多,需要通過技術改造節能降耗;二是包括紙面石膏板、塑料型材、太陽能玻璃基板等在內的新型建材產品制造類上市公司。這類產品環保節能,是國家及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的產品,從長期來看,市場前景廣闊。

  發展循環經濟是21世紀的大趨勢,《京都議定書》的生效正是對循環經濟的一大肯定。循環經濟概念涵蓋節能、環保、新能源、綠色生態等眾多產業。新能源概念從本質上講也是循環經濟在環保與節能領域的延伸,如果說太陽能概念、節能環保已經得到市場認同并全面走強,那么市場沒有理由不從更廣義角度關注循環經濟概念。

  第一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已經公布,估計陸續會有第二批、第三批試點單位。建議投資者關注具有循環經濟亮點的建材類公司,如南玻A、方大A、冀東水泥、海螺型材、中國玻纖、國棟建設、海螺水泥、華新水泥、亞泰集團、力諾太陽等。

  (

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