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拿什么來博“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5日 18:43 證券時報 | |||||||||
□銀河證券深圳總部 王百煉 面對經濟發展中如影隨形的高消耗、低產出、高污染和資源環境約束問題,中國開始尋求經濟增長模式的全面轉變,走節約型發展道路。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
循環經濟是理性的選擇 循環經濟是我國綠色發展模式的理性選擇。我國是一個人口密度高、人均資源貧乏的國家,人均礦產資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而且環境污染非常嚴重。如果繼續以傳統粗放型高消耗、低產出、高污染的生產方式來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將會使環境狀況進一步惡化,也會使有限的資源加速耗竭,原材料和能源的不足將成為我國經濟規模擴張的瓶頸,變傳統發展模式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勢在必然。 正因為如此,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率先在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化工、建材和輕工這七大高消耗、高排放、污染嚴重的重點行業的42家企業中進行循環經濟試點,目的也是先行解決突出問題,積累試點經驗,使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小的廢物排放效果盡快凸現出來。對此,國家發改委會同環保總局等部門成立了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并從政策上和資金上為試點工作和試點公司給予全力的支持,以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圓滿完成。 在鋼鐵等七大循環經濟試點行業中,首先重點加大了對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建設的力度,不僅有世行和全球環境基金等國際機構的高度重視,并積極增加對該產業的投入資金,同時還構建了三峽庫區的“自然資源-產品和用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環,多渠道多層次同步快速推進。同時,對煤炭、鋼鐵等高資源消化企業的綜合開發和利用這一重要課題也在全面開發研究之中,首鋼的全面搬遷和先進技術的應用,已經對這些行業的全新發展形成了顯著的推動作用。 我國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尤其是小水電開發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過去開發的重點是解決遠離電網的農村地區的供電問題,但我國還有大量尚未開發的小水電、風能、生物質、地熱和太陽能資源,進行開發可以減少主要依靠煤炭進行大規模電網發電所造成的部分環境破壞。目前,世行已經向中國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了8700萬美元貸款,全球環境基金也向該項目提供4022萬美元的贈款,以幫助中國以經濟高效的方式大規模地擴大可再生電力供應。預期該項目實施后,將把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提高20萬kW以上,碳排放量減少約8億噸。該項目將在福建、內蒙、江蘇和浙江等四個試點省區實施。新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戰略主要包括:設計和建立一個法律法規框架,鼓勵開發經濟型可再生能源,配合電力行業改革,包括建立競爭性的電力市場;為潛在電力生產者引進先進技術,提升可再生能源與化石燃料在發電方面進行競爭的能力等。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雖然循環經濟目前還只是在概念階段,雖然目前大規模應用和推廣循環經濟還存在較多的難題,雖然要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還要有一個較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但是,我們應該堅決地看到和相信,政策規劃對一個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如同改革開放時期的沿海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一樣,既然有強有力的循環經濟政策作為最強大的支持后盾,既然有世界循環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和新潮流作為必由之路,就沒有理由不看好循環經濟的長遠發展空間,我們完全有理由絕對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目前,由于前些年在鋼鐵、汽車等老“五朵金花”上所形成的價值投資理念被基金等大多數機構逐步看淡,取而代之的是價值成長型不斷受到機構投資者的喜愛,循環經濟這類受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的成長性行業的地位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于價值成長性投資理念來說,重要的不是一個產業或者公司現在的價值如何,而是其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成長性空間如何,這是價值成長型理念所倚重的重要籌碼。 在首批進行循環經濟試點的42家企業中,包括了亞泰集團、馳宏鋅鍺等4家上市公司和攀鋼集團、江西銅業等11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周三,廣東甘化、亞泰集團、貴糖股份等一批個股再度受到短線資金的積極示愛,快速漲停,周四又放量逆市大幅上揚,并有突破前期高點形成V型反轉的欲望。該類個股近三個月來的走勢更是明顯強于大盤,可見循環經濟題材已經受到一些中長期資金和短線資金的關照。 從長期來看,以循環經濟發展為題材的個股會因為政策強有力的支持而使得基本面不斷改善,并會隨著循環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而日益得到市場的關注和喜愛,由于循環經濟產生的實際經濟效益難以突然爆發,其市場表現也將維持穩健上揚的趨勢。投資者既要關注4家上市公司和11家上市公司大股東中那些在循環經濟方面投入比例大、效益快速明顯的公司,同時也要仔細尋找和挖掘因循環經濟而將帶來明顯效益的非試點上市公司。循環經濟題材,有望在市場升溫。 (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