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股改大戲演成一地雞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7日 02:35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神六”踏雪飛天,威震九州;“十運”亮麗謝幕,余韻悠悠;五屆六中全會如期召開,社會公平和弱勢群體問題受到空前關注,“十一五”規劃振奮人心……可以看到,在這個新世紀的第一個雞年里,中國社會的幾乎方方面面都呈線出“雄雞破曉”之勢,讓人充滿期待,也充滿了深情。即便是四年來表現最差的中國股市,也因為4月29日的股改這“一聲炮響”,煥發出了久違的熱情,救市希望、重組預期、對價行情、資金擴容等讓股市里不時爆發出“大牛士”的吶喊!
但是,股市最基礎和最核心的制度變革畢竟不是“請客吃飯”,因此,在股改全面展開,步入“深水區”之際,股民眼里的目光變得有些呆滯了。在“滿地金子”的監管暗示后,他們看到的卻儼然是“雞飛狗跳”的“一地雞毛”:轟轟烈烈的股改大戲,莫非真的要演變成各自為戰、自私冰冷的“博弈混戰”? 本來,股改是得民心的。雖然有管維力先生的“萬言書”鬧劇,但絕大多數市場參與者卻是真心支持股改的,即便是一些對股改曾持有懷疑態度的人士,也在6月8日后股指的“漲聲”中獲得了信心,開始為股改謹慎地“鼓與呼”了。道理很簡單,股改改的是不合理的結構性矛盾,在一個可能的“完美”的股市面前,我們沒有理由總哭喪著臉。 但是,所有的人都明白,各方人士和投資者支持股改的原動力之一是看到了政府“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決絕,看到了政府放手各路資金入市的果敢,看到了“神秘資金”堅決護盤的舉動,更看到了“千點是政治底”的高層斷言。 而這每一項,都與政府行為密切相關。于是,人們才有了“指標股搭臺,G股唱戲,重組出彩”的良好預期,大盤才有了反復沖擊1200點的勇敢行為,中國股市才有了久違的一點點“財富效應”。 誰都可以看出,股民冰涼的心有了些熱氣,仗的全都是政策。這是我國股市的最大特點,即在很長時間內,政策的呵護絕對是投資者對股市信心的基本依托。結構不完善,法律不健全,轉型期公司盛行投機等致命性缺陷,讓我們的股市不得不在至少最近兩三年后深深地依賴政府的悉心扶持和密切監管。也正因如此,李青原早些時候提出的“不以股指漲跌論成敗”的觀點才會招致包括股改專家劉紀鵬先生在內的絕大多數投資者的反對。 “野蠻改革”是筆者對李青原觀點的總結,因為它不僅違背了“和諧改革”的主旋律,而且還違背了“政治底論斷”的初衷,更讓廣大投資者如坐針氈,讓政府信用雪上加霜。 當然,這種“唯市場論”的觀點絕對不是李青原女士一個人的專利,所以,近期我們才有看到了中金公司汪建熙的“股指拜物教”宏論,看到了胡祖六“政府不能讓股指挾持”的狂呼。而與此相伴,股指也再度暴跌,至昨日跌破1100點,再度跌向1000點政治關。 說起來,股市暴跌當然不會只因為幾個人的“唱空”言論,但巧的是,在這幾位先生“高瞻遠矚”地呼吁政府不要在乎指數的同時,機構也在中國石化、G寶鋼等指標股上大肆放空,讓脆弱的股市直接失去了依托。極富諷刺意味的是,股權結構最為畸形、誠信形象最為糟糕的石化、寶鋼等股票恰恰是我們這個股市最為依賴的“核心資產”,它們的一舉一動真的能左右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信心。機構拋售它們,與其說是戰略性調倉,還不如說是對它們完全失去了信心。至少,機構們擺出的是這樣的姿態,而基金為主的機構不僅對這些公司不滿,而且還不滿他們的主管———國資委。 有許多人對股市不滿,但從基金與散戶與國資委及其控制的公司“斗法”的表演中,我們卻看到,股市也是個好地方,股改更是個好的變革。為什么?因為一切特權包庇下的優越,一切壟斷培育出的傲慢,以及一切“計劃出來”的不公,都在股市利益博弈的“大戲”里以戲劇化、臉譜化的沖突方式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而當此之時,誰在保護投資者、誰在戲弄投資者,以及如何才能真正讓投資者滿意,不也很清楚了么? 地方政府為了搞活經濟尚且知道“搭臺唱戲”的重要性,難道在股改這樣關系重大的經濟大戲里,我們便不能實現“搭臺唱戲”的初級“包裝”么?事實上,政府在前期是努力去搭臺了的,但后期,便有了“拆臺”了,以致拆到今天,竟然拆成了“一地雞毛”的悲慘格局。為什么會這樣呢?保護投資者的話“說的多做的少”是一大原因,而政府在股改大戲上缺乏強力統籌和監控意識,無疑也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不是么,在令人心灰意冷的暴跌面前,股市的問題難道還要任由“市場說了算”?股改難道真的還要任由某些利益集團搞得“一地雞毛”?如此,2月2日暴漲前夕便訓斥基金看到“滿地都是金子”的“領導們”又如何自圓其說呢? 股改大戲的希望還是有的,但不“搭臺”的“市場化”便無異于自殺。 “滿地黃金”還是“一地雞毛”,在雞年的最后一個季度,這個問題和年初一樣有被無情地拋到了監管層和投資者面前。 作者:侯寧 (IFN時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