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入場的契與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6日 15:2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在外資投行“跑馬圈地”的攪動之下,中國證券業一下子熱鬧起來:先有瑞銀集團入主北京證券,后有JP摩根相中遼寧證券,荷銀集團與銀河證券成立合資期貨公司的事情也有了眉目,還有一批國際投資瞄準了目標,已經或者將要出擊。 從幾個角度講,瑞銀集團入主北京證券都深值圈點。
首先,它成功“破限”。 此前,受法律法規所限,合資證券公司不得經營境內A股經紀業務。瑞銀集團入主北京證券打破了這一限制,標志著綜合類合資證券公司的出爐。 其次,它開創了證券公司合資新模式。 北京證券之所以成功重組,與建銀投資過橋入主不無關系,至此,建銀證券、匯金公司介入證券業重整的意義方得重新詮釋。 第三,它使得外方股東名正言順地成為合資券商第一大股東。 在過往的案例中,雖有高盛高華證券通過復雜的股權設計,使得外方股東取得公司的控制權,其他的合資案例均有半遮半掩著欲控制公司的企圖。而在北京證券重組中,瑞銀集團公然成了第一大股東,并在其股權結構設計中,留足了沖擊49%持股比例的后門。 一單既出,效仿者眾。 據悉,遼寧證券的重組中,也將引入“北京證券模式”。 實際上,自打央行主持之下,匯金、建銀參與到拯救券商行動之時起,外資投行們就聞到了中國證券業“奶油的芳香”。 在央行看來,拯救券商,戰略性持股是惟一選擇,而在眾多退出渠道中,外資投行是個極好的選擇。 而在外資投行看來,如何規避限制,成功控制中國內地券商,是個難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央行需要國際投行,國際投行需要央行的“幫助”。 央行與國際投行的“同聲相應”,逼住了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者——中國證監會。 一方面,為了券業的新生,證監會為股權分置改革心無旁騖之時,需要央行“援手”;另一方面,證監會在規則修改工作上,落后于市場的發展。同時,外資行的大踏步前行,勢必使得本來就已孱弱的內地本土券商倍感危機。 而從發展角度看,外資投行內地跑馬圈地總是在所難免,差別在于選擇什么樣的時機,才能允許他們在內地市場中縱馬馳騁。因此,現在的問題是,這樣一個時點上,外資大規模進入是否適宜。 在不同人看來,答案肯定不同。(亞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