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機構針對萬科股改預案的投資建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1日 14:01 證券導刊

  長城證券 向暉 周萍 :在認沽權證還有價值時拋售權證

  免費派送認沽權證的方案對萬科來說是比較好的一個選擇。主要好處包括,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不會像送股那樣被減少,流通A 股股東的風險一定程度上被鎖定,對股價不會產生自然除權效應。但如果認沽權證的行權價格定得高于停盤前股價的話,將會加大對流通股東的吸引力。如果到期權證處于價外,投資者手持的將是一張廢紙;如果到期權證處于價內
,假設所有認沽權證行權,華潤需支付59.24 億元到73.60 億元(加上轉債全部轉股的部分)的資金。為了不支付如此龐大的資金,華潤有動力使股價維持在行權價之上。但這樣的話流通股東要在認沽權證還有價值時拋售權證。

  我們選取

房地產行業幾家規模較大、業績較好的公司做市盈率比較,包括在香港上市的中海外、華潤置地和合生創展。可以看出,萬科的市盈率在同類公司里還是比較低的,也就是說3.59 元的股價是有一定支撐的。給予謹慎增持的投資評級。

  中關村證券 劉曄 徐猛 萬科轉債:持有還是轉股?

  在已經推出股改方案的上市公司中,萬科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派送認沽權證方式支付對價并同時尚有可轉債在外流通的公司。萬科轉債發行總量為19.9億元,截至2005年6月17日,只有少量轉股,如果從該日至今沒有大的變化,則可以斷定,“萬科轉2”的持有人大多數還沒有將手中的轉債換成“萬科A”。

  那么,其轉債持有人是應毫不猶豫地選擇轉股,以獲得

股票和相應比例的認沽權證作為未來收益來源?還是應繼續持有轉債,以同樣可以保底的利息收益和不封頂的股價上漲空間作為收益來源呢?

  顯然,在投資者的無風險收益率和標的證券的波動率確定后,“G萬科”的價格走勢和認沽權證市場價格相對于理論價格的溢價程度是決定兩種投資策略孰優孰劣的兩個關鍵參數。我們的計算結果表明:如果權證市場價格相對于理論價格無溢價,則除非9個月內股價漲至4.10元以上,否則投資者持有萬科轉2更為有利;如果權證市場價格有10%的溢價,則該臨界點降至3.90元,溢價越高,該臨界值越低,如果溢價程度能達到30%以上,則投資者基本不用考慮未來股價走勢,應直接選擇在股權登記日前轉股。

  財富證券 梁華:持債或轉股視風險偏好而定

  如果投資者繼續持有轉債,則以9 月30 日萬科轉2 收盤價108.8 元,純債券價值97.5

  元計算,轉債的最大跌幅將不超過10.4%。假如未來萬科A 股呈現漲勢,轉債將隨之上漲;若未來股價趨于下跌,則無論跌幅多大,轉債價格都將被鎖定在債券價值以內。

  如果投資者選擇在規定期限內轉股以獲得認沽權證。根據萬科轉2 的轉股價格3.55元,以9 月30 日萬科轉2 和萬科A 收盤價格108.8 元和3.59 元計算,每張轉債轉股后的價值為(100/3.55)*3.59=101.13 元,轉股損失7.67 元。同時,轉股后以每10 股獲得7 份認沽權證計算,每張轉債轉股后可獲得100/3.55=28.17 萬科A 股,約19.7 份認沽權證。根據當前權證參考價值0.3896 元/份,每張轉債轉股后所獲得的權證價值約7.68 元。也即從靜態角度看,轉債轉股損失等于所獲對價收益。

  從動態角度分析,轉股后假如未來股價趨于下跌,一方面,認沽權證價值升高,另一方面,股票價值不斷下降,二者此消彼漲。由于每10 股獲得7 份認沽權證,則每張轉債轉換成的28.17 股票中,有約19.7 股,可以按行權價格3.59 元出售,價值合計70.7 元,另8.47 股將沒有任何保障。當股價相對9 月30 日收盤價格3.59 元下跌11.98%至3.16 元,則剩余8.47 股市值約26.8 元。在此情況下,原一張轉債轉股后的價值為70.7+26.8=97.5 元,正好等于轉債的價格底線——債券價值。這說明,如果在行權期股價跌幅不超過11.98%,轉股與繼續持有轉債價值基本相當。如果股價跌幅超過11.98%,轉股后的價值將低于繼續持有轉債的價值。再考慮轉股損失,綜合而言,持債更為穩妥。

  因而,繼續持債為上策。但由于權證投機性強,參考寶鋼權證運行情況,不排除萬科認沽權證脫離標的股票走勢,定位過高的情況,對于風險偏好型投資者,可選擇轉股參與短期投機,在承擔高風險的情況下,獲取權證投機可能帶來的高收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