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股改預案:精明有余 誠意不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1日 13:26 證券導刊 | |||||||||
申銀萬國 桂浩明 提要: 房地產行業曾經流傳過一本書《學習萬科好榜樣》,萬科在行業中的地位值得尊敬。但是對萬科的股改預案,雖華潤公司也有其難處,但是,以本質上的“零對價”來換取非
萬科是深市的老牌上市公司,效益良好,也一直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由于它還是一個兼有A股與B股的企業,而且現在B股股價比A股要高,因此它如何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就特別引人關注。今年國慶長假剛過,萬科公布了它的股改預案,其流通A股股東與控股大股東之間圍繞股改問題的溝通也就此開始。顯然,此時的溝通必然是以股改預案中的對價為中心展開的,而這里人們不妨對它的對價安排作一番分析。 說實在的,萬科的股改并不容易做。公司目前的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有限公司,是在2000年溢價從深圳經濟特區發展(集團)公司手中受讓股權的,在這以后還參與了對萬科轉債的認購。因此,對于華潤公司來說,它的持股成本并不是很低。另外,萬科又是一個A股流通比例很高的公司,在目前34.11億股的總股本中,流通A股有23.66億股,而國家股不過2.37億股,另外還有近2.60億股的募集股和5.48億股的B股。這其中,華潤公司的持股總數是4.40億股(內含0.88億股流通A股),所占比例不到13%。顯然,考慮到華潤公司的持股成本以及持股比例,它不可能按照現在市場上的平均對價比例來支付對價,因為如果這樣做的話,華潤公司現有的股票全部送完也不夠。但是,話要說回來,不管當初華潤公司是以什么樣的價格受讓萬科的國家股,都要承擔原股東有關國家股暫不流通的義務,現在它要獲得這部分股票的流動權,就必須要支付對價。這里的問題僅僅是以什么形式支付,以及支付多少。 據有關方面介紹,萬科大股東最初曾經想按照50股送1股的比例來向流通股東支付對價。雖然,這樣做的話從大股東方面來看,送出率也不算少了,但送達率實在是太低了,在當前對價水平平均達到10送3以上的背景下,這樣的方案要被通過是很困難的。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萬科大股東設想了以認沽權證為對價手段的股改預案。這個方案的最主要內容是,華潤公司向A股流通股東根據70%的比例無償派發百慕大式認沽權證,行權期是9個月,行權價是3.59元。另外,華潤公司承諾今后賣出股票的價格不低于行權價的120%。這個預案,有點類似于農產品,即以大股東承諾以某個特定價位購入流通股東的股票為代價,換取非流通股的流動權,以此完成股改。 不過,在這里華潤公司的算盤是打得很精的。首先,它送出的認沽權證行權價是3.59元,是萬科A股在股改停牌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它比其1.95元的凈資產高出84%,其對應的市盈率是13.80倍,凈資產收益率是11.93%。這組數據說明什么?說明萬科的效益是好的,目前股價顯然有所低估。因為在成熟市場,萬科這樣的房地產股票的市盈率一般可以達到15-20倍,市凈率也在2倍以上。事實上在深市B股市場上市的萬科B,其9月30日的價格就比同一天萬科A的價格要高出25%。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華潤是試圖以一個低估的價格來收回流通A股。顯然,如果9個月后由于市場繼續被扭曲,萬科A的價格低于3.59元(那時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可能會更低),那么買回來也不吃虧。而如果股價上去了,那么等于在沒有支付對價的情況下就為所持的非流通股拿到了流通權,實現了“零對價”的目的。對照農產品,它的大股東是承諾到明年年底以比停牌前市場收盤價高出約25%以上的價格購入流通A股的股改方案,華潤的對價安排的確要“棋高一著”。 其次,也是更有意思的是,華潤與農產品大股東承諾直接購回流通股票不同,它是先送出認沽權證,而后再行權。由于權證模式是百慕大式的,在其交易的相當一段時期是不能行權的。在這時期必然會有相當一部分權證在交易中被換手了。而根據規定,認沽權證在行權時,持有人不但要擁有權證,同時還要擁有相應的股票。這樣,在萬科認沽權證可以行權的時候,一批通過二級市場購入權證但沒有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就必須在二級市場買入萬科正股,才能實施行權。這樣就可能在短時期形成較大的買盤,從而把萬科A的股價推高。考慮到萬科A的股價已經存在低估,到明年這種情況則可能更嚴重,因此屆時其股價大幅下跌,大幅低于行權價的可能并不大,而現在的權證安排又導致那時會有大量的買盤出現,因此就會進一步壓縮股價下跌的空間,導致行權的必要性大大減少。那么,會不會有人到時候故意打壓萬科A的股價,以增加行權的獲利空間呢?也許真會有人想這樣做,但他一定會吃虧。原來華潤對此已經安排好了,它是以70%的比例派發權證的,這就是說股價下跌以后投資者在權證上只能獲得70%的補償,所以這樣做是沒有價值的。由此看來,很可能農產品的大股東今后會不得不買回大量的流通A股,而華潤公司則不須支付分文,但它們的結果是同樣的,就是都完成了股改,非流通股東獲得了流通權。在這里,不同的制度安排,效果的確大相徑庭。 有人根據B-S模型,算出萬科認沽權證的內在價值是0.39元,由此推導出華潤公司在股改預案中的送出率為51%-68%。在理論上,這樣的分析沒有錯。但是,從以上的分析來看,這些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而已。這樣的股改預案,對大股東來說的確是相當完美的,但在投資者看來,幾乎沒有得到什么實際的東西。因此,說這個預案精明有余,誠意不足,還是有道理的。在房地產行業曾經流傳過一本書《學習萬科好榜樣》,萬科在行業中的地位的確值得尊敬。但是,對于它的股改預案,則的確難以讓投資者接受。雖然萬科有它的實際情況,華潤公司也有它的難處,但是以本質上的“零對價”來換取非流通股的流通權,即便最后還是做成了,可是對流通股東公平嗎?這樣做又怎么能夠得到流通股東的信任與尊敬,并且讓股票繼續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