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份三季報顯示基金重業績QFII愛對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2日 16:47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 曹騰 昨日,黃河旋風、七喜股份等6家公司率先披露了第三季度季報,其中,有5家已進入股改程序。在業績與股改成為當前市場最核心的兩大投資主題的背景下,幾家公司十大流通股股東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機構對兩者的偏好。
除華邦制藥、江蘇三友、七喜股份和天奇股份等4家中小板企業外,黃河旋風也已進入股改程序。在對價安排上,這5家公司清一色地采用了送股模式,幅度為10送3或10送3.3,其平均水平與所有股改公司的水平大致相當。 而從前三季度業績看,6家公司中同比增幅最大的是惟一未進行股改的寶雞鈦業,其凈利潤增幅達到了70.12%;其余5家公司凈利潤增幅從15.16%到40%不等。 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冊出現重大變化是6份季報的另一大特點。相比半年報,寶雞鈦業十大流通股中的機構由1家增加到10家,其中含QFII1家,機構持股數也由142.95萬股增加到1683.18萬股;黃河旋風的機構數則由1家增加到6家,且全部是證券投資基金,持股總數則由805670增加到15655067;七喜股份半年報中有2家基金,而三季報中這2家基金已退出十大名單,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家基金和一家QFII;江蘇三友則由一家基金和一家QFII替代了半年報中的兩家基金和一家券商;華邦制藥機構數由半年報中的5家減少到3家,且持股總數也有所減少;天奇股份半年報中有一家投資基金,三季報則沒有了機構投資者。 可以假設,以基金和QFII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都以價值投資作為自己選股的基本理念。然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何謂真正的價值投資,不同類型的機構有著自己的理解。基金與QFII在對價與業績之間的輕重取舍、進而表現為在十大流通股名冊上的趨退騰挪,多多少少體現了其對價值投資的解讀。 以靜態市盈率衡量,除江蘇三友外,其余5家公司的市盈率(股價*4/前三季度每股收益*3)都在20倍左右,沒有顯著脫離價值的情況出現。這或許是不同機構在價值投資理解上的共性。 差異性方面,集中體現基金偏好的寶雞鈦業和黃河旋風前三季度業績增幅要顯著高于其余4家公司,說明基金的價值函數中,增長率是一個重要變量。同時,基金整體在股改公司中的退出態勢,也印證了其對“尋寶游戲”的不熱衷。 與之相對應,QFII表現出對股改公司更高的熱情,對價無異于“天上掉餡餅”的說法看起來并非虛言。事實上,由于5家股改公司流通股仍屬含權股,按照對價幅度折算的真實市盈率(市盈率/(1+送股比例))比確定含權前有顯著下降,由此導致有關股票的投資價值“水落石出”。在這層意義上,“尋寶”并非簡單的投機,它也可以看成價值投資的一種手段。 對業績和對價的不同側重,也反映出基金與QFII在市場認識方面的差異。認為市場供需關系是決定股價重要因素的投資者,可能將股改導致的擴容壓力視為對價的抵消物;而認為供需關系本身就是價值內生變量的投資者,則傾向于淡化擴容的負面影響,從而更加珍視對價。由此產生了對價在不同機構間分量的差異。 就實證結果分析,黃河旋風和寶雞鈦業從6月30日到昨日,累積漲幅分別為28.78%和63.9%,高于七喜股份和江蘇三友26.6%和2.31%的漲幅。基金在第一回合中的較量中占了上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