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QFII額度開閘告訴我們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9日 14:38 證券導報 | |||||||||
特約撰稿 邦尼 滬指在股改的全面推進下,悄然爬上千二,這道嶺在市場人士普遍沒有看好的情況下悄然站上,而作為市場的主力軍——基金,在這波行情中卻一直處于很被動的角色。首先他們不認可市場會發生這種變化,對管理層的政策缺乏信心;其次是經歷了這種漫長的熊市后,基金的倉位都十分沉重,現金比較缺乏,急于兌現部分籌碼。
與此同時,QFII們卻在市場上表現出積極的態勢,各種言論和動作也被媒體廣泛關注,其中要求增加額度的呼聲也被納入了管理層的考慮范圍。此外,還有一股力量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他們是社保基金和銀行系基金。這些被市場稱為陽光資金的入市力度遠遠大于任何其它機構,可惜的是我們場內的那些基金,卻一直猶豫不決。 據調查,滬深兩市1300多只股票能進入基金公司備選股票池的一般只有300只左右,能進入核心股票池的只有100多只,而最后能進入投資組合的往往只有40—50只。缺乏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幾乎是令所有基金頭痛的問題。 北京威蘭德公司總經理劉星星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股指從2001年以來的下跌,是由于A股公司整體內在價值不高而引起的市場回歸。” 據該報告提供的有關數據,所有A股公司即使去掉ST公司,作為一個整體,從1998年到2003年,平均每年的現金流量都是負的,在6年內凈消耗了投資人6314億元投資而沒有一分錢的贏利。截至2003年,A股公司中能夠連續三年產生正現金流量的僅有80家,能夠連續四年的只有41家,能夠連續五年的僅有16家。 基金持股的日益趨同也說明目前基金在投資上缺乏獨立的研判能力或者是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但歸根到底是我們這些基金沒有競爭的壓力。而社保基金和銀行系基金的積極參與,使我們有理由相信,機構的生存博弈已經開始,對那些QFII的嗅覺我們只能說佩服,或許這也是管理層要引進這種市場競爭機制來完成自己的市場建設,那么我們就必須要對市場要有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從中小板的全面股改中我們清晰地看到管理層的這種態度,緊隨其后的是新老劃斷,所以我們再用要么牛市要么熊市來判斷就會讓自己處于被動的局面,QFII的額度增加,絕對是一種基金的信號,但無論如何演繹歸到底是要獲得投資收益,這對QFII一樣重要。有意思的是我們至今還沒有從有關信息上看到說QFII的持倉結構和我們的基金雷同,這或許值得我們目前的基金們學習。所謂的核心技術或者贏利能力就體現這里。 未來機構的主要贏利模式不是主要通過二級市場上的差價來兌現的,而是通過資產的整合或者出售來獲取的,這就是目前國際上那些大的金融寡頭所慣用的手法,如果我們的基金還是沉湎于二級市場上的差價來贏利,那么最后的結局一定很難看,他們也會被投資人所拋棄而消亡。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