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黃湘源:股票市值考核是個偽利好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6日 02:38 每日經濟新聞

  有人說,“市值引入國資考核體系,對證券市場是一大利好。”此言大謬不然。

  誠然,用保值增值的眼光看,如果在股權分置狀態下,國有控股大股東的目標取向是凈資產價值最大化,那么,在全流通狀態下,把股票市值最大化當作公司價值評價基準也順理成章。

  但是,正像凈資產值并不完全反映公司價值、也不等于大股東的經營成果一樣,股價同公司業績和投資價值也并不總是體現正相關關系。由于我國股市尚未體現經濟晴雨表的功能,股指的整體走勢與經濟發展的態勢經常背離,股價在很多時候也只反映投機價值,并不能反映投資價值。特別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股價有時不僅不能充分反映業績,在資金和信息的操縱下,有時還會走出與業績所反映的價值標準完全相反的走勢。

  

股權分置改革雖然可以改變非流通股股東對流通股股價漠不關心的情況,但是,這僅僅影響到了市場估值機制,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市場交易機制。上市公司的業績考核體系也仍然是一個需要由多個指標、多種因素所組成的綜合體系,單純以
股票
市值來評價和考核上市公司,并不能很好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反而有可能將人們對提高上市公司業績和質量的關注轉移到股價的投機性變化上去。這無論是對于公司治理還是投資理念,都將是一個可怕的誤導。

  市值考核計劃雖然與股價承諾所針對的問題不同,前者對應的是全流通之后可能出現的股價嚴重失衡,后者對應的是對價實施所引起的自然除權,但是由于它們都并沒有根本改變總體利益傾向的不平衡,因而本質上都不可能成為維護流通股股民的利好。

  “鎖一爬二”的方針不過是將全流通風險延后,并不意味著風險的減弱或消失,相反,累積起來的風險一旦發作起來能量將更大,危險性也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國有控股企業股價的穩定,對于股改以后整個市場的穩定當然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市值考核計劃并非穩定市場的恰當方法,似乎主要是出于國有股保值增值的需要。

  在股改初期,國資委為了限制對價比例而提出控股底線,但至今底線不明。這不僅因為控股比例由于行業和企業規模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不宜也不能一刀切,還因為底線需要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當國有股需要兌現所獲得的流通權利益的時候,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沖出底線的自由;當國有股套現的要求大于市場穩定股價的要求的時候,市值考核除了反映國有股在股價上的收獲之外,還可能具有別的什么意義嗎?

  如果說試點期間提出股價承諾,不過是為了使大股東少支付甚至不支付對價的對價方案早日通過,那么,市值標準的提出,與其說是為了穩定股改實施以后的股價,還不如說是為了穩定保值增值的階段性成果,是為了國有股未來進入流通時,可以滿載保值增值的勝利成果順順當當地揚長而去。這對于未來利用流通升值的機會進入退出通道的國有股來說,不失為一種提前預置的利好計劃,而對于不可避免將遭遇流通貶值的原流通股來說,不過是既得利益者安撫埋單者的利好麻痹。

  此外,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由于財務信息虛假而引起的市值失真,不僅導致投資者的投資失誤,而且還有可能為公司內部人追求即期利益所用。以虛假的市值換取股權激勵,這一點也應引起市場足夠的警惕。

  作者:黃湘源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